67歲朱奶奶突然昏迷休克,滬徐五百里加急!專家們抽絲剝繭后發現,少見的腎實質包膜下產氣桿菌感染致膿毒性休克,竟然和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有關。精準診斷為生命垂危的朱奶奶贏得了生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與重癥醫學科、內分泌科等聯手搶救,朱奶奶轉危為安。
在泌尿急診亞專業上勇往直前。仁濟醫院最新透露,目前基于長三角泌尿聯盟,已形成覆蓋上海全市、惠及全國的泌尿系危急重癥診治轉診救治網絡,形成泌尿系梗阻、泌尿系感染、嚴重血尿等泌尿系疑難急癥的救治體系。
從各種癥狀中去找到危急的源頭
67歲的朱奶奶因間斷性高熱2天伴昏迷就診于徐州當地一家三甲醫院,檢查后最終確診為右腎實質包膜下產氣桿菌感染導致的膿毒性休克同時伴有腦出血。
(資料圖片)
在當地ICU,醫生們使用各種搶救措施,包括氣管插管輔助呼吸、血管升壓藥維持生命體征、CRRT及高級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等。但是,病情仍不穩定。
當地的醫生緊急與仁濟醫院泌尿急診負責人張連華聯系并期望能轉院治療。經過病情的討論和評判,確保途中的各項緊急情況的預案、到院的交接、可能需要完善的檢查、重癥醫學科等一一落實。家屬抱著最后一絲希望,連夜奔赴上海仁濟醫院。
經過6小時的長途跋涉,凌晨1:30左右,朱奶奶被送到了仁濟醫院。當晚急診值班的泌尿科住院醫生徐云澤在接到120到達通知后,立即趕往搶救大廳查看患者。
此時,朱奶奶情況危急:深昏迷狀態,體溫高達39攝氏度,去甲腎維持血壓,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中,血小板極低。
病情如此兇險,泌尿科副主任醫師張連華試圖從各種癥狀中去找到危急的源頭。一方面,朱奶奶為老年女性,有明確糖尿病病史,且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另一方面,急性起病,高熱不退,血常規提示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明顯增高,腹部CT檢查提示右腎周積氣積液病灶。
最終診斷,朱奶奶的急性休克為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右腎實質包膜下產氣桿菌感染。
張連華告訴記者,
腎周的感染性疾病多與糖尿病有關。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高,形成培養基,容易使細菌大量繁殖。糖尿病也會導致患者免疫防御系統改變,包括中性粒細胞功能缺陷,高糖使T細胞功能降低,抵抗力減弱。而高糖使血管脆性增加,局部血供差,組織缺血,不利于病原菌消除。
與此同時,腎周的感染性疾病多發于女性患者。因為女性尿道短于男性尿道,泌尿系逆行感染幾率更大,男女發生腎周膿腫的比例達4:13。特別是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尿道黏膜萎縮,對細菌的防御功能減退,更易發生腎周膿腫。
“尖兵”合力,緊急搶救罕見危重
性命相托,承受的是生命之重。朱奶奶的感染很重,伴有膿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腎功能損傷,最嚴重的很有可能同時伴有腦出血,隨時會有生命危險。與重癥醫學科討論后,立即將患者轉入外科重癥監護室進行搶救治療。
明確病因后,一份為朱奶奶定制的特別搶救方案出爐:通過物理降溫、優化抗生素使用方案,美羅培南+甲硝唑+氟康唑抗感染、胰島素泵控制血糖、呼吸循環支持、改善內環境,同時緊急邀請神經內外科會診顱內出血,檢查頭顱CT后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可能。
剛開始3天的搶救,患者病情反復,昏迷狀態無法改變。多學科團隊再次聚在一起,經過反復商討病情,仁濟醫院首席專家黃翼然教授,泌尿科主任薛蔚教授、重癥醫學科何征宇教授等專家們紛紛支招,終于轉機出現。朱奶奶逐漸好轉,恢復了神智,并開始自主呼吸,感染指標明顯下降、生命體征逐漸平穩,并順利拔除氣管插管,可以少量進食。
經過泌尿科進一步繼續抗感染、嚴格監控血糖及對癥支持治療一周后,朱奶奶情況良好,并已順利出院至當地醫院進一步行康復治療。
重癥病人的搶救是生命救治的“大考”,需要專業、精準,需要“尖兵”合力。仁濟醫院泌尿科透露,正在不斷推動泌尿系統疾病亞專業化發展,以實現專病專治、精準治療的目標。此次少見的腎實質包膜下產氣桿菌感染,腎周膿腫形成導致的膿毒性休克患者的成功診治,正是憑借各個亞專業多年深耕積累的豐富經驗,包括重癥醫學科等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協作,才使病人第一時間轉危為安。
來源:周到上海 作者:仁濟醫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