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6日,“兩周考古專業委員會年會”在鄭州舉行,鄭韓故城后端灣鑄鐵遺址考古工作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脫碳窯,將我國球墨鑄鐵年代向前推進至少200年。
后端灣鑄鐵遺址位于新鄭市鄭韓故城東城區西南部,1960年,河南省文化局曾在此進行試掘,發現大量與鑄鐵相關的遺存。2020年,為更好地揭示后端灣鑄鐵遺址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對后端灣鑄鐵遺址展開考古發掘工作。
在“兩周考古專業委員會年會”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余潔介紹,考古工作者在后端灣鑄鐵遺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良的鐵器和生產工具,分析得知,后端灣鑄鐵遺址是戰國時期韓國都城一處重要的鐵農具和工具生產作坊,同時還承擔一部分鑄造兵器的功能。
“我們還在后端灣鑄鐵遺址中發現了脫碳窯,這一發現將我國球墨鑄鐵年代向前推進至少200年,對揭示戰國時期先進鑄鐵工藝、研究中國球墨鑄鐵技術的起源與傳播具有重要作用。”余潔說,此前普遍認為最早的球墨鑄鐵出現在河南鞏義鐵生溝冶鐵遺址,屬西漢中晚期。
鄭韓故城后端灣鑄鐵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為進一步了解戰國時期鑄鐵作坊的生產結構和工藝流程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也為研究戰國時期社會生產的經營管理模式和社會組織等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