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6日,由四川省氣象局、重慶市氣象局主辦的2023年川渝氣候生態品牌產業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行。
上游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為了聚焦西南地區各省具備代表性的氣候生態資源,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的氣象部門共同啟動了“氣候生態金名片”行動。該行動旨在通過加強各省衛視《天氣預報》欄目等氣象全媒體資源的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為促進地方全域旅游、生態康養等事業的發展提供展示窗口,完善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氣象力量。
以德陽市羅江區青少年氣象科普教育基地、重慶三峽氣象科普文化教育基地為代表的川渝氣象科普館聯盟在大會上成立,該聯盟串聯兩地20余家氣象科普場館資源,并啟動川渝中小學氣候研學示范項目,打造有品牌、有影響力的氣象研學活動,讓其成為公眾走進氣象、認識氣象、了解氣象的科普宣傳新窗口。
據悉,2022年川渝地區共創建國家氣候標志16個。具體為重慶市南岸區,酉陽縣,城口縣和四川省天全縣,峨眉山市,筠連縣,敘永縣,古藺縣獲評“中國天然氧吧”;彭州市、邛崍市、蒲江縣、越西縣獲評“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大邑縣、德格縣、越西縣獲評“避暑旅游目的地”;威遠無花果獲評中國“氣候好產品”;重慶市銅梁區、石柱縣、巫山縣、云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和四川省興文縣、沐川縣通過“中國天然氧吧”復查。另有,奉節縣云龍長興太片區獲得“三峽涼都”稱號,遂寧川白芷獲評“巴蜀氣候好產品”,雙流區、大邑縣、德格縣、越西縣獲評“巴蜀氣候康養地”,雙流區黃水鎮獲評“巴蜀氣候宜居宜游鄉鎮”。
重慶市氣象局總工程師喻橋介紹,對標綠色低碳和氣象高質量發展,重慶市氣象局將繼續與四川省氣象局一道,努力把川渝氣候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推動具有川渝特色的氣候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川渝經濟和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
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 重慶市氣象局供圖
編輯:饒治美
責編:林祺
審核:廖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