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一些市民愛在此時大快朵頤,將各種肉食安排上。貼秋膘就是多吃肉嗎?江城中醫專家表示并非如此,秋季進補,要根據自身體質進行,合理搭配,以免飲食不當反而危害健康。
(相關資料圖)
貼秋膘就是多吃肉嗎?
武漢市第一醫院中醫部副主任張念表示,“貼秋膘”的習俗,是過去物質生活不豐富時,人們為了補充秋季大量勞作帶來的能量消耗,以及為了即將到來的冬天做一些能量儲備,因此在秋天多吃一些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加上夏天時濕氣重,容易使得人們食欲不太好,而秋天天氣逐漸涼爽后,脾胃功能正常一些,吃的東西更容易吸收。
然而,張念表示,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一年四季不缺吃的,所以,大多數人群,是不用在秋天時特意去大量吃肉進補、囤積能量等。尤其是如今不少人有營養過剩的現象,甚至存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問題,如果盲目大量吃肉進補,還可能導致血壓、血脂升高、急性胰腺炎發作等,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貼秋膘’,并非簡單地多吃肉,而是應該根據個人體質來合理進食。”張念表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合食用的食物也不同。因此,市民在“貼秋膘”之前,可先請中醫師辨證論治,了解自己的體質,根據氣血陰陽,缺什么補什么,以便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搭配。并且,要適當控制量,以免服用過度導致體質偏頗。
秋季可根據個人體質合理調補
那么,秋季進補的原則是什么?張念表示,總的來說,秋季應以食補為主,適當輔以藥補。通過調整飲食,增強營養,提高身體免疫力,才是健康入秋的關鍵。
他介紹,秋季氣候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如今正是處暑節氣,從立秋到處暑,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說。總的來說,應該注意均衡飲食,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此時要適當補充具有滋陰潤燥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蓮子、大棗、南瓜、蘿卜、蜂蜜、芝麻、百合、銀耳、梨、荸薺等。葷食類可以選鴨肉、河魚、河蝦等。像西瓜這類寒性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同時,為防止燥邪傷肺,飲食上應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那么,不同體質的人群,秋季飲食要注意什么呢?他表示,脾胃虛的人群,可適當多吃些健脾胃去濕的食物;陰虛體質的人群,可適當食用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蓮子、雪梨、百合、老鴨湯等;血虛、陽虛體質的人群,秋天也可以吃些溫熱性質的食物,比如當歸羊肉湯等;氣虛的人群,可遵醫囑適量服用一些補氣潤燥的食物等。市民如不清楚自己的體質,可到正規醫療機構找中醫師咨詢,遵醫囑進行秋季調補。
對于一些有慢性病,或者的確需要進行藥物調補的人群,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補。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也是健康入秋的關鍵。秋季應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勞累,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