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個成績我一點也不驚訝,物理滿分更是如此,因為滿分對他是家常便飯!”6月25日下午,面對高考獲得715分的新洲一中高三(1)班學生方立航,班主任朱志剛坦言,高中三年間,方立航大多時候穩居該校兩個校區的年級第一。
在朱志剛看來,在高中生群體中,這樣的穩定狀態十分稀有,背后是長期自主性學習帶來的底氣。他特意保留了方立航高一至高三年級的學科筆記,從中發現驚人的連貫性。“每一堂課,每一個知識點,他都寫得清清楚楚,詳細周密地梳理各處知識點,三年從未間斷,對于錯題,他不止要注明怎么修改,更會剖析錯誤原因。”
方立航的自主性,首先表現在他對時間的安排上。朱志剛說,“他為學習做了很多預案,幾乎每天很早進入教室,也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對此,方立航表示認同,進教室前他就開始調試狀態,盤算著坐下后要干什么事,他每天都會定個小目標,在一天結束前一定實現它。
其次表現在他對課外知識的拓展學習上。朱志剛介紹說,高一期間,他倡議學生在課前5分鐘進行英語主題演講,方立航演講的內容總是“干貨滿滿”,比如用英語介紹王安石詩詞、現代物理化學等科技前沿,這得益于他廣泛的閱讀和積累。高考前夕,他還專門到湖北省圖書館看書閱讀,以調適身心。
還有一次,一位從新洲一中升入清華的學長回校傳授學習經驗,對化學有濃厚興趣的方立航請求學長推薦一些學習書籍,并默默買回了幾本大學化學教材。三年間,方立航自學了大學化學知識,并把這些自學知識與老師講解的知識點相結合,學習起來得心應手。
從高一時有“分數差異”,到高三階段“拉開差距”,朱志剛漸漸發現,方立航越來越關注突破自我,“他不再關注分數,更關注知識本身的思維過程,他不在意跟同學的比較,更在意自己每天的進步。”
與此同時,新洲一中良好的教育生態為方立航的成長提供了充足養分。學生是對知識點沒掌握,還是思維不嚴謹?學校教研組經常會展開透徹分析。高三年級學科教師在大量總結、提煉、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人人自創一本“學生個性輔導手冊”。分管高三年級的副校長周建新常鼓勵學科老師們編排自主課程,在良性競爭中尋求創新突破;該校常務副校長陶洪濤則利用冬奧會開幕式、傳統節假日、調考前后等時期,組織勵志分享,激勵學生昂揚斗志、樹立夢想。
據了解,近年來,作為武漢新城區的新洲,總能在高考季“刷”出不一樣的“存在感”——2022年,新洲一中過特殊本科線1070人,連續五年破千人,上線率常年穩居90%,語文破130分達25人,最高分140分居全省前列。近10年,新洲區一本上線人數每年保持在千人以上,近7年被北大、清華錄取學生達46人。高考升學萬人比雄居全省三甲,高考過重點線人數持續省市領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