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期,不少消費者反映冰飲里的冰塊“太任性”:有的飲品冰塊含量超三分之二,有的連鎖品牌不同門店的加冰標準不統一,有的店家強制加冰拒絕去冰……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近日聯合發布“飲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前提”的倡議。倡議發出后,網友一致叫好。有網友形象地稱之為“破冰行動”,更有網友提議在倡議基礎上制定關于冰塊的標準。
消費者主動要求制定行業標準,這并不常見。以往,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行業標準引發爭議。比如有些地方為特色小吃制定標準,有人就對此并不買賬。再比如有的行業標準,被質疑由行業龍頭企業主導制定,有照顧相關企業利益之嫌,從三文魚標準到新式茶飲標準,相關爭議一直不斷。
誠然,行業標準有助于品質控制,比如去年南京為鴨血粉絲湯制定標準,旨在防止低劣產品損害行業聲譽。再比如,行業標準有助于“做大蛋糕”,從沙縣小吃到柳州螺螄粉,成功背后都有行業標準的功勞。但行業標準的必要性不能掩蓋標準制定時的瑕疵,消費者對行業標準的質疑和擔心也不無道理。如果特色小吃變得“東西南北中,都是一個味兒”,是否會影響店家的創新意愿?行業標準是否因為遷就某些企業而降低指標,或是為了給某些企業設立“護城河”而提高門檻?
與其通過事后解釋、辟謠勸消費者接受標準,不如在制定行業標準時就讓消費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當前,行業標準主要參考專家和業界的觀點,消費者的參與感不強。相反,針對冰塊的倡議則從消費者對具體問題的不滿出發,集納感性認識,發出理性聲音,觸及問題的痛點。網友能從一則倡議中主動聯想到制定標準,說明消費者并不反感標準,而是希望制定行業標準時能更多傾聽消費者的心聲,充分體現消費者的意愿和利益。
幫消費者解決問題,賦予行業標準更大價值。當下,消費市場中仍存在一些制約消費意愿的現象,它們也像一個個“冰塊”,需要用“破冰行動”來清除。有關部門和協會在制定行業標準時,不妨多考慮如何為消費者解決問題,既保障標準的專業性,也注重體現消費者的合理訴求,以更廣泛的民意基礎、更具說服力的行業標準,為釋放消費潛力、促進經濟復蘇作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