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全球糧價即將以小幅回落結束之際,來自印度的一則重磅消息有可能再次推高全球糧價。
(資料圖)
目前印度政府已正式決定對蒸谷米出口征收20%的關稅,并立即生效。此前印度已經禁止碎米、非巴斯馬蒂白大米出口,并大幅提高洋蔥出口關稅,從未來來看,印度還有可能對食糖出口做出限制。
印度作為亞洲地區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大國,大米出國占全球的40%左右,洋蔥和食糖出口規模均位居全球第二。
此前印度禁止非巴斯馬蒂白大米出口之后,已經使得7月大米價格指數躍升至近12年來的最高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目前印度大米依舊是全球價格最低的大米,是亞洲貧困消費者最喜歡的主糧之一。但關稅調整之后,未來印度的蒸谷米價格將變得與泰國和巴基斯坦供應一樣昂貴。
與此同時,日本強排核污水也導致其水產品出口受到多方抵制,至本周末東京金槍魚均價比前一天下降24%。
而此前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該國農林水產品與食品出口額為7144億日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6%,連續三年創同期新高。這也是日本上半年農林水產品和食品出口額首次超過7000億日元。
當然,對全球消費者而言,目前最為關鍵的是核污水擴散問題。據清華大學得出的研究,日本福島核污水240天就能擴散到中國沿海,1200天后覆蓋北太平洋。
從消費占比來看,我們的地球是一個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的藍色星球,目前野生漁場和海水養殖供應的海洋食物已經占到當前全世界食用肉產量的17%,按照當前食物消費結構和來源的變化,根據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在2020年刊發的一則研究報告顯示,正常情況下,到2050年來自海洋的食品年產量可能增加2100–4400萬噸,將滿足2050年98億人口的全部肉食需求增長的12-25%,將能極大地緩解全球糧食供應問題。
但現在隨著日本強推排污,使得這一切變得充滿變數。
最后,關于當前部分居民囤鹽的行為,中國鹽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食鹽年產能高達5000萬噸,但國內食鹽消費量也僅為1200萬噸,產能過剩嚴重,完全沒必要擔心食鹽供應問題。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碘鹽中的碘含量很低,幾乎起不到阻隔放射性碘的作用。如果過量使用,可能會引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發汗、心悸等不良反應,對智力發展也有不利影響。
而此前幾次我國部分消費者的大規模囤鹽行為,除了短期造成供應短缺、價格上漲之外,并未對我國食鹽供需構成實質性影響,而食鹽價格近兩年的上漲,主要因素在于人工、水產、租金以及產品升級。
特別是在產品升級方面,目前我們已經注意到,由于長期補碘造成部分群體碘攝入過量,目前市場不含碘的食鹽價格已經超過了含碘食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