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前期的震蕩反彈后,A股端午節前大幅跳水。6月19日-21日,主板連續3天長陰線下破3200點大關,三大指數累計跌幅均超過2%,滬指收報3197.9點,A股再回震蕩下沿,市場情緒低落。
(資料圖)
幾乎所有行業都表現疲軟,近半數跌超3%。傳媒和消費者服務大跌超5%;受AI回調較大影響,計算機、通信也同步退潮。僅國防軍工、汽車、機械、計算機、電力及公用事業小幅收漲,其中國防軍工板塊因具備防御屬性上漲2%,表現較為亮眼。
機構表示,雖然A股短期下行幅度較大,市場信心不穩,但總體走勢仍然可控。從技術面看,市場量能并未明顯萎縮,下方抵抗力量仍存,且21日的跳空低開制造了缺口,后市有較大可能向上回補。從中短期看,仍大概率維持寬幅震蕩節奏。
央行降息符合預期
時隔十個月,LPR再次下調。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為3.55%,5年期以上LPR為4.2%,均較前值下調10個基點。同時,伴隨著5年期以上LPR下調,當前購買首套房和二套房房貸利率下限分別降至4.0%(5年期以上LPR-20個基點)、4.8%(5年期以上LPR+60個基點),已降至歷史低位。
機構普遍認為,此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匯豐晉信基金分析,5月以來,宏觀數據走弱顯示經濟修復并不穩固,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在6月政策利率降息、存款掛牌利率下調的背景下,6月份LPR如期下調有利于降低實體和居民部門償債壓力,加強逆周期調節。同時,隨著LPR下調,預計后續將有更多穩增長政策推出,促進需求進一步修復,權益資產也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鑫元基金表示,本次下調LPR利率意在穩定市場信心,降低居民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LPR的調降,將使得掛鉤LPR利率的存量貸款利率同步下調,增量貸款利率大概率也將下調,有助于降低居民和企業融資成本,激發市場信貸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同時,為信用擴張注入新的動力,推動剩余流動性走高,總體利好權益市場,不過,后續權益市場的走勢仍取決于寬信用效果,若隨著企業盈利回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上行帶動宏觀經濟回暖,權益市場或開啟新一輪上漲行情。
嘉實基金認為,降息后市場期待下一步寬信用政策推出,預期推動市場行情加速演繹,但向前看,實際政策落地效果尚不明晰,且政策底與市場底間存在時滯,經濟疲弱態勢或難以快速扭轉,寬松的貨幣政策大概率繼續保駕護航,債市大幅調整的空間不足,市場或在寬信用政策落地后出現再次入場的機會。
A股有望轉入蓄勢期
展望后市,中銀基金仍維持市場或將反彈的觀點。核心原因在于前期市場已經計入了對經濟、政策悲觀的預期,同時外資有所回流也是正面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來看,政策難走強刺激的老路,不宜對力度有過高期待,市場普遍預期基準情形下政策對經濟只能起到防止失速的托底作用,或難以扭轉經濟的方向,基準情形下順周期板塊或有一定修復空間,但中期而言市場風格或難有大的扭轉。
方正富邦基金表示,雖然指數短期調整,但是中長期反彈趨勢并沒有打破,市場從“磨底期”有望轉入蓄勢期。年初以來,A股整體處于寬幅震蕩中,權益類資產估值始終在周期性低點;不過目前整體都轉向積極,國內外利好因素居多,如美聯儲宣布停止加息、中美貿易有望回暖、國內金融及消費政策積極等。基于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預期,權益類資產配置價值越來越大。目前是經濟周期底部,PPI等重要指標探底,企業庫存積極消化,當下周期性底部特征非常明顯,各類資產估值具備比較高的配置價值。
華安基金分析,整體來看,A股已進入底部區域,正是權益資產配置的高性價比階段;多數行業板塊估值也已進入低位,疊加近期宏觀政策逐步發力,流動性或將迎來好轉,也能夠給各類資產提供底部支撐。統計顯示,從2004年開始,每一次歷史回調超過20%時,市場都會在一段時間后出現漲勢高點。當前回調幅度已超30%,此時,恰可以將回調期視作調整策略的投資窗口期。
西部利得基金研判,當前市場估值相對較低,伴隨穩增長政策持續出臺,有利于增強市場信心。短期來看,建議關注前期調整幅度較大、估值處于相對較低位置、同時景氣度較好的板塊。中長期看,建議關注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此外,AI帶來的創新或將持續的引領科技變革,帶動企業業務創新和盈利的增長,建議以更長周期視角觀察科技板塊的投資機會。
大消費領域機會顯現
6月以來市場對穩增長政策預期上升,持續定價經濟復蘇。博時基金認為,參考歷次復蘇定價階段,消費業績優于周期,食品飲料、家電、美容、社服等行業漲幅領先。歷史數據表明,周期業績滯后于地產銷售,而本輪地產銷售復蘇不確定性仍較強,短期內周期業績難以好轉。結構上,推薦食品飲料/家電/社服等消費方向行業、周期向上的電子/醫藥以及中特估加持的石油行業。
景順長城基金表示,企業盈利拐點大概率已經到來,海外加息進程臨近尾聲、國內銀行負債端成本改善緩解了資金面壓力,疊加政策取向偏積極,疊加產業政策趨勢催化,結構性機會值得重點關注,比較長期的角度下,國企優勢資產和人工智能方向值得挖掘,短期看,電子、半導體、可選、消費、機械設備、醫藥等具有困境反轉機會。
銀河基金分析,新能源雖短期處于調整,但未來產業趨勢沒有改變,更多是市場存量資金的偏好體現。具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參與者更多,整個產業鏈的價格下行壓力較大,未來在滲透率提升之后,利潤增速或會下降,但長期潛力不改。此外,光伏行業是很強調產業鏈供應能力和產品品控能力的制造業。質量、成本控制將會是這一領域的核心能力,因此光伏企業的發展與競爭最后會出現“勝者為王”的情況。
農銀匯理基金建議,配置方面,投資者可把握短期維持流動性良好狀態下的杠鈴組合:中特估+AI;中長期可以關注低位的順周期標的;8-9月份庫存見底后,市場對于寬信用的預期會提高,對應配置轉向可選消費、周期。
本文源自:中國財富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