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一年來引爆科技圈話題的是什么,答案絕對是區塊鏈。那么什么是區塊鏈呢?通俗一點來說,它就是一個數據庫存儲系統,和傳統的數據庫運作不同的是,它分布在全球各地、能夠協同運轉(去中心化),而傳統數據庫的讀寫權限僅僅掌握在一個公司或者一個集權手上(中心化的特征)。所以在絕對的優勢上,各個國家的各行各業都對區塊鏈技術爆發了極大的熱情。
澳大利亞BTL公司主席John Joseph Foley曾表示,科幻作家和科學家都是很強調想象力的群體,但兩者的思考方向不同。前者通常思考科技發展對人的影響,后者則通常思考理論和技術實踐可能的突破方向。正如《三體》中的透明公正的決策系統,一般是由科學家去實現科幻作家的想象。不過也有例外,這次就被區塊鏈技術搶了先。
《三體》是中國第一部獲得雨果獎的長篇小說,對文學有涉獵的人都知道,雨果獎號稱小說界的奧斯卡,《三體》能夠得到這個殊榮,其實少不了故事中提出的三體文明。小說中,“透明公開”的表達方式,是三體人的先天生理結構,這種透明化思維是三體文明的基礎,也是區塊鏈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體人個體之間的交流方式是腦電波,不存在陰謀、謊言這種東西的存在,腦子里想的是什么,傳達出去的就是什么。思想透明,相互之間沒有秘密,這就意味著每個個體都存有整個種群的記憶。區塊鏈也是一樣的,無法篡改,無法偽造,這個巨大的透明賬本上有著所有記錄的信息。
腦電波直接溝通的方式讓人列計算機成為可能,三體人天生就是計算機+區塊鏈的組合,這也是一開始地球無法反抗的原因。每一個個體都是天生的區塊鏈節點,所有節點都可以通過透明化思維完成互聯網連接。不夸張的說,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區塊鏈超級文明。
面對來勢洶洶的三體文明,如果不是因為利用區塊鏈,根本無法去對抗這個入侵者。面壁者雷迪亞茲制造了一個“搖籃”系統,企圖騙過三體人,然后試圖反擊。主人公羅輯正是在雷迪亞茲“搖籃”系統上增加了一套發射裝置,完成了地球的絕地反擊。
在雷迪亞茲的“搖籃”系統:將每一個信號節點全部加密,所有節點使用同一種加密算法,每次發送的信號都由算法產生,每一個節點的頁尾加上新的共識機制生成系列碼,在外界看來每次的信號都是隨機的,每次都生成一個不同的數字密碼。
但“搖籃”的發送和接收方卻產生完全相同或者有規律的序列值(程序員們,你們看到了“hash函數”的靈魂嗎)。接收方只有在收到與自己私鑰相對應的函數值時才認為信號有效。如果不破解加密算法,那偽信號就無效。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會想,我們用科幻的手段來描繪區塊鏈文明時,真的能描繪出它的萬分之一嗎?而我們,又是否真的能接受完全區塊鏈的生活方式呢?其實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人會拒絕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