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出行服務持續火爆的同時,互聯網健康保障服務領域也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通道,成為了資本和行業觀察家眼里的香餑餑。最近,作為國內互聯網健康保障服務領域的“一哥”,輕松籌對外公布了一組數據,注冊用戶規模突破了5.5億,獨立付費用戶達到了4.5億,籌款總額達到了200億元。但比這一數字更讓人欣喜的是輕松籌旗下的互助健康服務,兩年時間,輕松互助已經累計發放互助金總額1.25億元,在互助金總額、支付比例等多個指標上均保持了遙遙領先的姿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互助健康保障服務平臺。
深挖互助健康保障服務,輕松互助解決行業痛點
談到輕松互助健康保障服務,就不得不提輕松籌的發展歷史。輕松籌成立于2014年,從“大病眾籌”模式起家,以“社交+眾籌”的方式,幫助遭遇大病困擾的貧困家庭或患者,解決就醫急需的治療費用,如今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大病眾籌平臺。但大病眾籌往往是健康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健康服務越來越講究防患于未然,病前預防,將健康保障前置,才是解決大病隱患的關鍵所在。于是,輕松籌意識到這一點后,在2016年4月正式上線了輕松互助。
簡單說,輕松互助是一種由公益基金會監督的健康互助機制,目標群體是一些經濟實力有限,目前還不考慮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人群。用戶健康時預存10元,就可以加入互助計劃,成為互助會員。一旦有會員遭遇大病,則其他會員在互助金中均攤醫療費,幫助生病的用戶渡過難關。通俗的講就是”一人患病,眾人均攤救助金”。
為什么輕松互助能一下子發展這么大體量的用戶呢?歸根結底是用互聯網社交的方式,將那些囊中羞澀又急需健康保障的人群“擰”成了一股繩,找到了互助這一緩解大病醫療負擔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通過嫁接互聯網的社交工具,能短時間內聚集海量人群,以互助方式組織在一起,這是傳統線下模式無法實現的;另一方面,輕松互助適逢其時,恰恰趕上了疾病預防、健康管理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對互助健康保障服務有了極強的參與意愿,輕松互助推出后,很多用戶發現,這就是自己所需要的,所以一發不可收拾。
而且在服務模式方面,輕松互助也進行了創新。據悉,目前輕松互助健康體系覆蓋人群涵蓋了從出生28天的嬰兒到65周歲的中老年用戶,為他們提供公開、透明的健康保障服務。在基礎健康保障服務之上,輕松互助還引入了綠色就醫通道、在線問診、健康商城等增值業務,每一個用戶都有對應的唯一會員卡,加入會員享受互助計劃外,還能享受到更全面的增值健康服務,這進一步增加了互幫互助健康保障服務的“含金量”。近期,輕松互助還上線了為輕疾人群服務的——輕疾互助行動。輕疾互助行動規定患有乙肝、糖尿病、高血壓等60種特定疾病的人群也可加入該互助計劃,最高可獲得10萬元的互助金。
構建互助健康保障服務的“壁壘”,數字背后比拼真實力
隨著輕松互助健康保障服務的推出,國內互聯網行業里也涌現出了不少模仿者,言必談互助會員數量。但實際上,互幫互助健康服務除了注冊會員數量外,還有幾個關鍵指標最能體現平臺的“壁壘”和實力,比如累計發放互助金額、存量互助金總額、互助金額支付比例等數據至關重要。數據顯示,自2016年4月上線以來,輕松互助累計發放互助金額超過1.25億元,是國內互助金兌付金額唯一一家超億元的平臺,是第二名的接近2倍。而在存量互助金總額、支付比例兩個指標上面,輕松互助均穩居行業第一。
之所以重點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互助健康保障服務行業競爭環境混亂,經歷了一段野蠻生長期,泥沙俱下的現象并不少見。輕松互助一開始就充分保證了互助會員數據的真實性和剛性需求滿足。此外,累積發放互助金額則是一個比拼實力的硬指標,體現出的是平臺的透明度、誠信度。目前,互助健康保障服務領域不乏一些互助金托管不合規、扣款支付不透明、不能足額支付互助金的現象,這些亂象很容易給剛剛建立起來的互幫互助平臺形象抹黑,給參與互助計劃用戶的熱情潑一盆冷水。
目前,輕松互助所有的互助金均進入銀行專門設立的賬戶中,由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監督使用款項,還會定期安排會計事務所進嚴格審計,信息實時發布,接受公眾監督,資金監管規范且公開透明,具有業界最強的風控體系。而且輕松互助擁有專業、嚴謹的流程,信息審核、評估及互助金給付有嚴格的機制保障。
尋找互助健康服務細分市場,輕松互助以創新引領行業發展
雖然輕松互助在兩年時間里就迅速發展了海量的互助健康體系會員,但實際上,以互助形式來保障健康的服務還有很多細分市場的機會。當前,國內公眾健康保障服務領域相當不健全,對比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12.5%的個人醫療支付比例,中國卻高達40%,負擔之重可想而知,也充分暴露出了公眾健康保障服務市場的巨大前景。
而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國家層面繼續完善健康保障服務種類外,市場力量的補充角色不可或缺。對于那些經濟實力薄弱,又需要低門檻的健康保障服務來守護健康的人群來說,互助模式所適用的人群更加廣泛,能讓更多的人群從中受益。
就此,輕松互助也在持續探索并推出面向不同人群、不同場景的互助計劃。比如最近輕松互助上線了專門為“輕疾”人群服務的“輕疾互助行動”服務,患有乙肝、糖尿病、高血壓等60種特定疾病的人群也可加入該互助計劃,最高可獲得10萬元的互助金。此外,為了解決企業員工的大病保障問題,緩解基礎醫保覆蓋的不足,彌補商業健康保險的缺失,輕松互助為企業提供了單獨的專屬入口,成為企業為員工提供高性價比健康保障的一個全新選擇。自這一產品推出后,已經受到了諸多中小企業的認可和參與。
從全社會公眾健康保障服務的大市場來看,金字塔的分布結構日益明顯,基礎醫療、商業保險是塔基,塔尖是成本較高的商業健康險服務。而輕松互助所提供的互幫互助健康保障服務則處于金字塔的腰部,有望覆蓋到上億的用戶群。雖然輕松互助已然坐擁行業第一位置,但考慮到互助細分服務的推陳出新,以及更多人群在健康保障服務需求意識的不斷增強,互助健康保障服務市場可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