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5月26日,青海湖濕地鳥類科普宣教活動暨青海湖國家公園觀鳥賽閉幕式在西寧舉辦。此次觀鳥賽中,來自全國各地的15支參賽隊伍有效記錄鳥種172種,觀測拍攝到鳥類新記錄有長趾濱鷸、赤頸??、白胸苦惡鳥3種。
青海湖濕地鳥類科普宣教活動暨青海湖國家公園觀鳥賽5月22日啟動以來,來自全國的15支參賽隊伍通過相機鏡頭展示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充實完善青海湖鳥類監測成果。此次觀鳥比賽中,由3名來自鄭州的隊員和1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的隊員合作組成的“鄭在祁連山隊”在78小時里共記錄有效鳥種114種,隊伍獲得優勝獎。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介紹,經過多年努力,青海湖濕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不斷改善,青海湖指示性物種水鳥統計總量60余萬只,達到2007年監測以來的最大值。
“此次比賽中,參賽隊伍觀測拍攝到鳥類新記錄有長趾濱鷸、赤頸??、白胸苦惡鳥3種。至此,青海湖鳥類種數達235種,水鳥種數為101種?!焙斡癜钫f,另外,此次監測到的水鳥屬于留鳥還是旅鳥有待進一步觀測。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長趾濱鷸在我國主要為旅鳥,春季于4月至5月,秋季于9月至10月遷經我國。長趾濱鷸夏羽頭頂棕色,具黑褐色縱紋,具清晰的白色眉紋,腳和趾褐黃色,趾明顯比其他濱鷸長,并且中趾長度明顯超過嘴長。
赤頸??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嘴短而粗,夏季和冬季的羽色也不相同,夏季頭頂兩側的羽毛會延長和稍微突出,形成黑色冠羽,頭頂也是黑色,頰和喉灰白色,前頸、頸側和上胸栗紅色,屬遷徙性鳥類。它在我國的數量極為稀少,僅在遷徙季節偶爾能見到。
白胸苦惡鳥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頂及上體灰色,臉、額、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它相貌溫和,性羞怯,通常單個活動,偶爾兩三成群,于濕潤的灌叢、湖邊、河灘及曠野走動找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