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聽鎮上發通知說南京專家來做免費的先心病篩查,我們特意趕過來。”一些等候的家長在交流信息。當天,西寧市湟中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門診一樓被家長和孩子圍得水泄不通。他們口中的“南京專家”名叫耿直,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醫師,他常年作為“心佑工程”團隊的“前鋒”打頭陣、奔波在篩查路上……
【資料圖】
派專家來寧、遠程會診、重點專科建設……近幾年,本著“西寧所需、南京所能”原則,南京市屬醫院通過多種方式對我市醫院開展對口幫扶,有效提升了我市醫院急診科、婦科、消化內科、風濕血液科和兒科等學科的技術水平。
他們贏得了信任與點贊
2021年10月,輸尿管結石病發的祁先生慕名找到南京六合區人民醫院援派到湟源縣人民醫院的泌尿外科專家王維副院長。王維從專業角度分析,建議進行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但這項手術是王維引進的新技術,因此祁先生心有疑慮。當聽到更多的病患談論王維的醫療技術后,12月,祁先生最終下定決心接受了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手術的成功實施,填補了縣醫院該技術領域的空白。
初到湟源的王維,就肩負起了湟源縣人民醫院副院長一職,在掛職期間,王維每天保持著10多個小時的工作時長,在他的幫助和指導下,湟源縣人民醫院在前列腺微創手術技術方面提高了一個新的臺階,每周科室學習會上,他總會將他提前反復斟酌過的治療技巧和自己從業以來經手過的病例分析分享給科室人員,不斷助力科室建設。他說:“我承載著愛與希望而來,要讓當地百姓在家門口享受更高質量醫療服務。”來青海前,一撥又一撥的同事走上高原開展醫療幫扶,王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連續多次申請參與到東西部協作幫扶中來。2021年,他終于為自己爭取到了這次機會。9月,他來到湟源便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
湟源縣人民醫院沒有設置泌尿外科,甚至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泌尿外科團隊。王維暗下決心——自己離開之前必須帶出一支泌尿外科醫療團隊。通過東西部協作資金購置設備,引入新技術。在一年的時間里,他治愈的泌尿系腫瘤、結石、炎癥患者近百名,其中四級手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及膀胱腫瘤電切術14臺,三級手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及輸尿管鏡下輸尿管支架管取出術24臺,術后無一例尿失禁、尿血等并發癥發生,他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和熱情細致的服務態度,贏得了百姓的信任,也贏得了百姓的點贊好評。
滿負荷運轉的血液透析室,即將啟用的重癥醫學科中心,醫院住院醫技綜合樓室外綠化工程……高端設備、高端人才、高端技術,在醫院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東西部協作的身影。
“小隊伍”承擔起了“大工程”
“短短半年時間,醫院就舊貌換新顏,不僅規章制度更完善了,而且醫生們也都在向榜樣看齊,比學趕超的勁頭十分強勁。”提起現在的變化,青海省西寧市中醫院副院長吳蘇寧很有感慨。
而這樣的改變,還要從兩名援青醫療人才的到來開始說起。“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2022年8月,受江蘇省南京市委組織部及南京市衛健委、南京浦口區中醫院的重托,司浩、張磊來到西寧市中醫院開展為期三年的“組團式”醫療幫扶工作,2人的“小隊伍”承擔起了“大工程”。
初來乍到,第一步工作就是摸清“家底”。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了解,南京援青醫療專家、西寧市中醫院院長司浩、副院長張磊在筆記本中寫下了這樣幾個問題:組織結構和制度不健全,人員不足,分工不清。看似簡簡單單幾行字,改變起來卻是“舉步維艱”。“再難也要一件一件干”,這是司浩常常掛在嘴邊的話。為了順利開展工作,他與張磊迅速進入角色,深入了解西寧市中醫院現狀,提出規范醫院管理的意見建議,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西寧市中醫院三年發展規劃》。同時,他們發揮“傳幫帶”作用,為醫院輸入了先進的新理念和新技術,接軌現代化管理模式,通過傳播先進理念、嫁接管理經驗,幫助西寧市中醫院加強精細化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工作標準、規范組織架構、優化就醫流程、提升醫療質量。
如今,西寧市中醫院根據區域醫療、康養發展需求,設置了16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18個職能科室,醫政管理進一步加強,醫院自身能力進一步提升,醫院先進管理的“接力棒”薪火傳承,變“輸血”為“造血”效果更加明顯。
南京對口幫扶西寧市工作組通過集中托管、跟班學習模式,最大限度發揮南京援派人才作用,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2021年,南京10名醫療專家赴西寧開展“組團式”“院包科”醫療幫扶,累計診療病人超500人次,兩地衛健委簽訂先心病篩查救治項目協議,籌劃組建專家咨詢組,借智借力抓規劃、謀項目、促發展……“寧寧協作”實現了百姓的“健康夢”。
滿足民生需求是最大愿望
2022年3月,家住湟源縣城關鎮的65歲患者馬金秀躺在湟源縣人民醫院的病床上,幾天前,馬金秀感到心臟不適,來到縣醫院檢查并做了造影,確診為“三支病變”,在三位縣醫院本土醫生的努力下,完成了心臟支架手術。而這臺手術的成功,背后是東西部協作為縣醫院提供的多項設備幫扶,湟源縣委常委、副縣長翟龍說:“高端64排128層螺旋CT系統,全數字化平板探測器心血管造影系統(DSA)……從完善東西部結對幫扶關系,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應施策解決問題,我們的初心就是要滿足民生需求,不能因為一臺醫療設備而耽誤病情。”
而依托江蘇省醫療衛生機構先進的管理、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傾力開展的醫療、人才、智力和技術等方面的幫扶援助工作還在持續溫暖著高原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溫暖著高原人民的心田。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江蘇援青醫療團隊已將200余名業務骨干培養成科室“接班人”,為受援醫療機構建立診療規范標準、操作流程37項,推廣新技術新方法新業務36項,門診診療患者3.2萬人次,開展專科疑難手術1422例,喜結累累幫扶碩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