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數字基礎,讓監管更智慧
——石家莊市構建市場智慧監管體系框架提升監管效能
去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健全“日周月報”制度,即企業要每日形成食品安全檢查記錄,每周形成食品安全排查治理報告,每月形成食品安全調度會議紀要。
(相關資料圖)
近日,記者來到青島啤酒(石家莊)有限公司,企業品管部部長董穆雪正根據檢查結果,在手機上撰寫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報告。“通過食品生產安全主體責任微信小程序,我們的食品安全工作人員可以及時把日常檢查排查結果填報上傳,非常方便。”
董穆雪說,這個微信小程序今年1月投用,現在已經升級到2.0版。通過微信小程序,企業負責人和食品安全工作人員能夠全面掌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并形成閉環管理,及時解決問題。“以前,我們的檢查排查需要填寫紙質版,存在查閱不便、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食品安全信息數字化,既方便了管理和溝通,又節約了大量紙張。”
董穆雪所說的微信小程序,由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依托該局市場智慧監管體系框架開發使用,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所要求的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落實“日周月報”制度等數字化、便捷化。目前,微信小程序已在部分規上食品生產企業使用,未來將推廣到更多企業。
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二級調研員李建介紹,為大力推進“智慧監管”,建立規范高效的信用監管體系,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對經營主體干擾最小,該局設計構建了由一個大數據中心、一個智慧監管平臺、三個業務門戶構成的“一一三”市場智慧監管體系框架。
建成大數據中心,具備經營主體、許可備案、行政執法、雙隨機監管、食品抽檢、藥械抽檢等主題數據,匯聚數據1.47億條,建立全市系統賬號9927個,達成智慧監管建設先決條件。數據中心具備電腦端、手機端、微信小程序端、大屏端四個入口,實現統一數據存儲、統一數據處理、統一數據共享、統一數據查詢等八方面數據統一應用。
建成智慧監管平臺,新建、擴建17項系統模塊,涉及數據中心、內部辦公、綜合監管、專業監管、強市利民等主題,功能涵蓋后廚識別、食品安全、抽檢分析、醫療器械、特種設備、質量發展等領域。
建成三個業務門戶,即協同監管門戶、經營主體門戶和社會公眾門戶,監管人員、經營主體和社會公眾可通過各自門戶方便地進行各項操作,實現監管、應用、查詢等功能。
打好數字基礎,構建市場智慧監管體系框架,打通了數據資源和信息系統壁壘,為實現“無處不在,無事不擾”精準監管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讓市場監管變得更智慧。
李建介紹,通過市場智慧監管體系框架,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強化數據融合運用,有效提升了各項業務工作的整體關聯度、配合度,促進了市場監管工作由物理整合邁向化學融合。比如,許可備案主題囊括全系統40個許可備案事項,為審管銜接提供“一站式”數據互通服務。
食品安全方面,包括健全“日周月報”制度在內,依托大數據中心和智慧監管平臺,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基本信息和履職狀況、企業公開承諾、自糾自查報告、風險防控三個清單等8個智慧模塊,把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風險防控、信用監管、質量提升等工作全面納入智慧監管范疇。一線監管人員通過智慧監管平臺開展監督檢查,將原本半小時的錄入工作縮短到3分鐘。公眾可以掃碼了解商家監管信息,與監管人員一起進行監督。建設餐飲業非現場監管系統,基于AI識別技術實現人員身份核驗、人員著裝規范識別、人員行為規范識別、廚房衛生監測、公共安全監測等。
計量監管方面,長期以來,強制檢定工作一直沿襲“突擊摸底,報表更新,手工管理”傳統模式,普遍存在底數不清、監管乏力等問題。依托智慧監管平臺,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采用計量檢測點管理模式,以功能模塊為中心、以管理職能為對象,使計量器具信息采集錄入、動態管理和分析匯總等管理全過程逐步實現數字化、規范化。
“我們的目標是,讓更多監管人員習慣于在智慧監管生態圈內從事日常工作。”李建說,下一步,他們將持續推進數據資源整合運用,并做好數據凈化工作,對新舊數據不斷進行數據清洗、數據轉換、數據集成,提高數據質量。同時,拓展數據應用場景,在分析、預警、研判、互動、提效等方面繼續發力。(河北日報記者 馬彥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