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推進黨員教育走深走實
(相關資料圖)
凝聚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力量
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強調,要扎實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各級黨組織要深入開展主題教育,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引導全省上下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要推動思想大解放,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轉變思維方式,勇于改革創新,更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要推動能力大提升,加強思想淬煉、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河北省滄州市高度重視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各級黨組織以“黨性錘煉”為根本,以“能力提升”為目的,以“培訓多樣化”為手段,整合平臺資源,通過黨員示范帶動,堅持學用結合,推進黨員教育走深走實,讓黨的“肌體細胞”更富活力。
5月11日,在海興縣博物館內的紅色教育基地,海興縣8名預備黨員接受黨員教育培訓。河北日報通訊員 楊 林攝
“遠程教育+紅色課堂”,提升黨員教育成效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滄縣劉家廟鄉崗堿村,干凈整潔的街道、綠意盎然的游園映入眼簾。在黨群服務中心內,一場以《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的新趨勢新要求》為題的“遠程教育+紅色課堂”正在開展,31名黨員集中觀看。
“這種形式非常好,可以讓我們及時知曉黨的最新政策,借鑒先進經驗提升黨組織能力,也可以讓村民們學到種植養殖的相關專業知識。”崗堿村黨支部書記徐書勇說,通過學習,村“兩委”班子凝聚力越來越強。
崗堿村不是個例,如今在滄縣各行政村,“遠程教育+紅色課堂”每周至少開展一次。滄縣依托河北省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緊緊圍繞服務黨的建設、傳播黨的聲音、助力鄉村振興等重點內容,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實現課程教育縣域全覆蓋。
為拓寬基層黨員受教育的渠道,滄州市依托河北省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發揮全市6180個遠程教育站點平臺陣地作用,深入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建立起縣、鄉、村三級學習臺賬。
為持續加強黨員教育內容建設,滄州市各地通過遠程教育平臺,開設觀摩交流、黨史學習、鄉村振興等主題板塊,拓展黨員干部的視野。
發揮好遠程教育平臺的思想引導作用,滄州在多方面下功夫。通過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組織生活,依托豐富的資源,制定黨支部學習計劃,定時播放遠程視頻開展集中學習。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選擇符合各地實際需求的節目單,學習農業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增強學習的實用性,吸引農村黨員學習的興趣。
為確保遠程教育開展取得實效,滄州采取月初提醒、月中調度、季度通報的模式,加大對黨員遠程教育站點學習時長的管理力度,聯合市聯通公司定期開展遠程教育終端優秀站長評選活動,對全年學習時長突出、學習效果顯著的站點負責人進行通報表彰,扎實推動基層黨員教育常態化和長效化。
5月5日,在孟村回族自治縣辛店鎮代林村的孝老食堂,黨員、村民志愿者正為老人們準備飯菜。 河北日報通訊員 楊 洋攝
突出黨員示范帶動,推進教育成果高效轉化
芹菜炒肉、西紅柿雞蛋湯……臨近中午,孟村回族自治縣辛店鎮代林村的孝老食堂開飯了,老人們陸續入座就餐。
“村里的這個孝老食堂真貼心,每餐都是葷素搭配。”76歲的代林村村民代國江說,食堂的飯菜讓他們吃出了家的味道。
為解決75歲及以上孤寡老人、獨居老人的吃飯難問題,代林村從去年9月開始籌建孝老食堂。今年5月5日該食堂正式運營,符合條件的老人可到這里免費就餐。
“食堂的服務員都是我們村的黨員與村民志愿者,村‘兩委’班子成員每天輪流坐班,一名班子成員帶領2至3名志愿者負責當日的食堂工作。大家分工明確,有做飯的、有洗碗的、有打掃衛生的。”代林村黨支部書記朱明光說,“我今天負責擇菜洗菜,黨員就是為大家服務的,看到老人吃得開心,我們也開心。”
這一幕正是滄州推動黨員教育成果轉化的縮影。黨員教育歸根到底要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滄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尊重群眾智慧,辦好民生實事,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切的問題。
滄州把握黨員教育重點,加強教育針對性,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以提升黨員干部專業化能力為目標,增強黨員干部服務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結合干部學習需求,對全市黨員干部開展針對性培訓。把握重點人群,分類施教,按照“省級示范、市級重點、縣鄉兜底”的原則,組織基層干部參加省級“萬人示范培訓”。在組織基層干部參加省市培訓的基礎上,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展新任村黨組織書記集中輪訓。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員教育培訓,力爭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和工作業務骨干,把黨員出資人和負責人培養成黨建工作骨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用好身邊榜樣,突出典型帶動作用,滄州通過本地典型、身邊事例,講出“地方味道”,使先進典型事跡成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鮮活素材,推進黨員教育貼近基層、服務群眾,將黨員教育的“熱度”轉化成為民服務的“溫度”。
5月10日,滄縣劉家廟鄉崗堿村的黨員義務為村集體種植的小麥噴灑農藥。河北日報通訊員 陳曉瑩攝
堅持學用結合,激發黨員教育新活力
近日,在位于海興縣蘇基鎮東尤村村南的魚塘旁,記者看到村黨支部書記喬晟斌正查看魚苗的生長情況。
“目前,這個魚塘已投放20萬尾魚苗,均長勢良好。”喬晟斌說,最近,他們為魚塘購買了投料機,下一步計劃購買安裝增氧機,確保各類魚苗長勢均衡,優化養殖環境。
喬晟斌告訴記者,成立合作社搞水產養殖的思路受益于黨員教育培訓。去年8月,喬晟斌參加了海興縣委組織部舉辦的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回村后,他組織村黨支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事宜,結合該村實際,最終決定首先對資源優勢相對突出的200畝魚塘進行開發,搞水產養殖,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這是海興縣在農村黨組織大力實施“頭羊領隊”工程的一幕。今年,海興縣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加強管理監督、強化正向激勵,逐步建立農村黨組織書記全鏈條培養機制,打造“頭羊領跑、群羊齊追”的鄉村振興主力軍。海興縣開展多班次、全覆蓋集中培訓,每月組織各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奮進海興——全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強基提能”系列培訓,采取專家授課、座談研討、實地調研等方式,引導村干部練好內功、提升修養。
滄州黨員教育始終聚焦基層這個主陣地,堅持多渠道、多形式、多載體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著力構建學習型黨支部、組織分類分級專題培訓、開展研討會、舉辦讀書班、講專題黨課,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形成頭雁效應,引領全市黨員干部從系統學、跟進學向深入學、常態學轉變。
堅持學用結合,充分激發黨員教育新活力,滄州大力推行“支部+遠教+公司+農戶”模式,依托遠教終端站點、學用示范基地,將黨員教育、技能培訓和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黨建引領、技術互助、市場共享的優勢共同體,有效推動學用結合,互促互進,實現黨員教育工作格局科學化、高效化、立體化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河北日報記者 王雅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