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大學”招收低分學生?填報志愿有內部大數據?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急擴散……2023年高考臨近,一些網上屢被證明為虛假的高考舊消息開始再次傳播,小編梳理匯總了一些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信息,河北高考生和家長注意,一定要明辨謠言,謹防上當受騙。
●騙局一:高考作弊?短信通知
【資料圖】
短信以“省教育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辦”的口吻發出,在短信的開頭準確寫出考生姓名,在短信結尾要求考生主動撥電話號碼進行確認。
桐鄉公安部門公布的騙局短信截圖
作為一名高考生,如果你的手機里突然收到這么一條訊息,你的心是不是頓時就會慌亂起來?高考尚在繼續,自己突然被懷疑在前面的考試中有作弊行為,你是不是會急于解釋自己并沒有作弊,而迅速與對方取得聯系?
但是,如果真是這樣,那你就掉入騙子的圈套了!
>>真相
高考作弊是一種違規行為,教育部門不會以短信、電話這種非正式途徑私下聯系學生。如果高考中有作弊行為,會在高考結束后,經多方核實后通過文件形式下發。收到這類短信應第一時間與老師、學校、當地教育部門核實,萬一不小心被騙,請立即撥打110報警。
●騙局二:盲信“神押題”,考生淚兩行
每年都會有不法分子在網絡平臺兜售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標榜“準確率極高”“違約退款”等誘惑信息,并以“特殊渠道”等名義要求用戶抓緊付款。
河北網警巡查執法
>>真相
高考試題屬于國家絕密級材料,其保管和運送都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觸試卷的人員都實行封閉式管理。廣大考生及家長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題或答案的言論。不要在網上購買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等。購買涉密材料,本身也是違法行為。
● 騙局三:“知名大學”招收低分考生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長不熟悉高考相關招生政策實施詐騙。謊稱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知名大學”補錄名額或“內部指標”,收取高額“定向費”。
新華社圖表
>>真相
高考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正規招生錄取不會產生任何附加費用,但凡遇到需收取保證金、“定向費”的行為,100%是詐騙。
● 騙局四:尋找丟失的準考證
每年高考開考當日,網上都會流傳××考生準考證丟失的信息。網友們看到后替考生著急,迅速在群內和朋友圈轉發,殊不知,這些信息里的聯系電話多為虛假號碼,甚至有的是境外吸費電話,好心人一旦撥打電話可能掉入吸費陷阱。
>>真相
看到類似信息,建議先跟考生所在中學或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的舉報電話聯系確認。在未經核實的情況,建議不做轉發,更不要撥打信息中的聯系電話。
● 騙局五:填報志愿有內部大數據
每年高考志愿填報前夕,總有中介或網站宣稱內部大數據,考生可以一次購買1萬、2萬等不同面額的VIP卡,享受一對一的“精準”填報志愿指導。
河北日報資料圖
>>真相
各地教育部門明確表示,沒有跟任何社會性質機構或企業合作,商家所謂的“內部大數據”純屬造謠和營銷。利用考生和家長的焦慮心理實施詐騙,不僅騙取錢財,還可能誤導考生填報志愿,甚至貽誤未來發展。
● 騙局六:手上有項目,可幫助申請助學金
騙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經濟困難,上大學需要通過助學金交齊學費的情況,冒充高校工作人員、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或者直接謊稱手上有項目,可以為考生申請大學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
圖源網絡
>>真相
當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應通過學校資助部門及區縣資助管理部門等多方渠道進行核實確認,不要到學生處、代辦銀行以外的地方按陌生人要求核對銀行卡號和個人身份信息。如收到“支付失敗”或是“更新賬號”之類的短信,請務必與學校輔導員聯系,核實信息是否真實。
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希望每一位高考學子、考生家長
都能如愿以償
同時
也要小心提防這些高考詐騙套路
不要成為各類“高考詐騙”的犧牲品
(縱覽新聞客戶端綜合自揚子晚報、朝陽網警巡查執法、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等 編輯吳文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