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張曉光,秦皇島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科科長。2021年5月入駐青龍滿族自治縣安子嶺鄉東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資料圖)
2023年5月1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最后一臺工程車駛離了東山村。東山村的進村主路整修完畢,一條嶄新的柏油路展現在村民面前。
“感謝黨這些年的好政策,幫我們修了這么好的路。”“路修得太好了,以后運板栗更方便了。”……這一聲聲發自肺腑的感謝,我必須一一記下,這既是對我們工作隊的肯定,又是對我們今后努力工作的鞭策。
東山村是青龍滿族自治縣東部的一個小山村,主要種植板栗。自2016年至今,村里的板栗種植面積從1500畝增加到4500畝,年產量從100余噸增加到400余噸。新修的入村主路,也是運輸板栗的出村之路,必將給板栗銷售提供便利。
東山村進村主路,總長約5.5公里。這條路原本是連通秦皇島市與青龍縣城的主要干道之一,但隨著秦青公路的通車,這條老路便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因年久失修,很多路面出現了破損。村干部也想過翻修這條路,但“兜里沒錢”,他們每天面對村民的抱怨也都有苦難言。
為解決東山村的修路問題,工作隊和村“兩委”多次研究,并與縣直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政策及資金扶持,在幾方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向縣直有關部門爭取到186萬余元資金,用于對東山村進村主路進行重修。
自從4月21日東山村開始重修進村主路以來,村民們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有的幫助平整路基,有的幫助清理建筑垃圾,有的做起了義務看護員……
看著眼前寬敞嶄新的柏油路,東山村村民的臉上樂開了花。“這回路好走了,我們要好好愛護這條路。”這是東山村村民發自內心的聲音。
整理/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記者手記
村民的需求永遠是工作隊的工作方向,把村民最想解決的事兒辦好工作隊責無旁貸。
“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資金是有限的,村民的需要就是“刀刃”。當初村內板栗產量不高,工作隊便請來板栗專家到田間地頭指導村民修剪、施肥,后來又興建集板栗篩選、冷鏈儲藏、購銷于一體的東山村板栗加工廠。找準了“刀刃”的位置,工作隊的扶貧工作就事半功倍,村民的年收入從2016年的2900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11568元。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樣要瞄準村民的需要,要給群眾謀劃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集體產業項目,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將鄉村的綠水青山、田園風光、自然風貌等寶貴資源保護好、利用好,讓村民增收致富,最終達到鄉村振興的目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