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6月5日訊(河北日報記者劉冰洋)今天下午,河北雄安新區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環境資源審判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在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中加強能動司法的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
據介紹,《工作指引》全文包括四個部分共計14個條文。其中第一至第三部分分別對立案、審理、執行階段加強能動司法的具體舉措作出規定,第四部分重點強調司法建議、司法公開、司法宣傳和協調聯動等能動司法工作機制。
《工作指引》要求流域內各基層法院在立案、審理、執行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強化主動移送問題線索意識,探索“先民后刑”的審判模式,積極運用釋明權,貫徹恢復性司法理念,建設系列生態司法教育基地,創新環資審判執行方式,探索補植增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多元責任承擔方式,必要時依職權采取禁止令等保全措施、調取證據,主動查清事實,切實保護環境公共利益。
同時,《工作指引》充分發揮環資審判“抓前端、治未病”的職能作用,加大司法公開力度,有效提升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強化內外協調聯動,推進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善于發現和提煉問題,查找環境治理層面的漏洞和短板,釋法明理,對癥開方,積極提出司法建議,力求將矛盾化解在訴前,將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不斷提升環境保護和修復的系統性、整體性、均衡性,實現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一體化治理和保護。
據介紹,自2022年9月1日集中管轄實施以來,雄安中院主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大局,嚴格落實《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和《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積極探索符合白洋淀流域生態特點的專門化裁判執行方式,集中管轄工作成效凸顯。依法審結刑事、民事、行政等各類環資類案件60余件,積極開展打擊非法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犯罪專項行動,會同5地43縣(市、區)法院召開案件研討會、座談會40余次,全面加深了流域內各法院間的環資審判業務交流,有力促進了流域內環資案件裁判尺度和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