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
【資料圖】
第九個節氣——芒種
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預示著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這個時節
人不閑,地不荒
正是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時候
在很多地方
麥穗收盡,稻秧登場
旱地耕過,灌作水田
是一個既忙碌又愜意的時節
既有著“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的農忙
又有著“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的收獲
芒種·由來
芒種一詞最早出自《周禮·地官司徒·草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意為澤草叢生的地方可種莊稼。在這里,“芒”指的是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而“種”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提到,“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所以,芒種是一個既包含播種、又含有收獲的節氣。
芒種·三候
一候螳螂生。小螳螂破殼而出,沒過多久,它們將用自己日益強壯的臂膀,開啟精彩的生命之旅。
二候?始鳴。?,即伯勞鳥。喜陰的伯勞鳥現身枝頭,感陰而鳴,為芒種的收獲而歌唱。
三候反舌無聲。昔日愛熱鬧的反舌鳥,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將聲音與過往,一同留在了記憶里。
芒種·習俗
◎煮梅
在南方,每年5-6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青梅具有多種營養保健功能,但青梅鮮果酸澀,需加工食用,所以芒種時有煮梅食梅的說法,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過于《三國演義》里的“青梅煮酒論英雄”了。
◎掛艾草
天氣越來越熱,蚊蟲滋生,容易傳染疾病,而艾草含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能起到很好的驅蟲殺毒作用。因此芒種前后,家家戶戶會在門楣懸掛艾草,借以除蟲驅毒。
◎送花神
在古代,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時節,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安苗
小麥收割后,家家戶戶用新麥磨粉揉面,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各類形狀,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供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祈求五谷豐登、諸事平安。
芒種·養生
◎起居宜晚睡早起
芒種節氣前后,人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此處的“晚睡”并非指熬夜,古時候認為晚上11點已經進入子時,視為“晚”,同時,日常要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旺盛的陽氣,利于氣血運行、振奮精神。最好在中午小憩一會兒,時間把握在30分鐘至1個小時。
◎飲食須清淡
名醫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在芒種期間,盡量能夠“增苦”“減酸”。
◎心情要放松
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這樣肌體才能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因此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比如聽聽音樂、散散步,想想美好的事情等,努力做到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若想風吹麥浪
步伐必定要深植沃土
悉心呵護每一分耕耘
才能收獲更多份希望
人生大事
不過種與收
愿每一個努力的你
都不負光陰 勇敢前行
待收獲的季節
遍地金黃糧滿倉
(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三聯生活周刊 圖片來源:新華社 編輯:劉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