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記者王巍)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以下簡稱“人行石家莊中心支行”)獲悉,河北金融講師團日前對廣大金融消費者發出提示,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遠離非法金融詐騙。
河北金融講師團于2022年6月成立,創建該講師團是人行石家莊中心支行踐行“金融為民”使命、深入開展金融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舉措,對于整合金融人才資源、培育專業宣教隊伍,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便利、可持續金融知識具有重要意義。河北金融講師團成員來自省內29家金融機構,匯聚河北省金融各領域優秀人才,專業涵蓋理財、信貸、存款保險等各方面,可為高質量推動金融宣傳教育提供有力的機制保障和人才支撐。
今年年初,有河北省金融消費者向某銀行反映,收到如下類似短信:“【××銀行】尊敬的客戶,為喜迎2023年,審批放寬,我行現授信您一筆5萬—50萬資金額度,可用于年貨消費,房屋裝修,生意周轉,回復Y辦理,回T退訂。”而發信人的號碼則為10659053188023520521等無規律號碼。該消費者表示,在回復短信后,馬上有自稱銀行工作人員向他致電,聲稱需要他提供身份信息與賬戶信息以便錄入信貸系統。還好該消費者在最后關頭保持了幾分清醒,向銀行官方客服進行了咨詢,才避免了上當受騙。消費者若輕信了短信內容,按上面操作,則有極大風險會遭受資金損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北金融講師團專家“敲黑板”提示,該類短信通常是不法分子為實施詐騙而冒充銀行工作人員拋出的誘餌,屬于詐騙短信。
這種非法金融詐騙的主要套路大概如下:
騙子利用短信、網頁廣告或直接大范圍打電話等方式吸引受害人,通常以“額度高”“利息低”“對征信沒有任何要求”等為誘餌,設圈套。
受害人上鉤后會被要求填寫資料,之后騙子會以“交信用保險”“刷銀行流水”“賬號激活”“不繼續會被起訴”等理由要求轉賬。注意,有的騙子會先給受害人發放一筆小額貸款,隨后誘導受害人提高信用額度。受害人若需提高額度,則需按騙子的要求進行操作。
轉賬完成后騙子會告知受害人貸款在幾天后到賬,之后拉黑受害人消失。
河北金融講師團專家在此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一定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遠離非法金融活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守好自身“錢袋子”,金融消費者要切記:凡是要求放款前先交錢的都不要信。銀行貸款需要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后才能辦理,絕對不存在一個電話就承諾可辦理貸款的情況。凡是聲稱“無須抵押”“無須擔保”“不看征信”“放款速度快”,要求繳納“保證費”“解凍費”等各種手續費或“刷銀行流水”的,一律為騙子。
不要輕易相信貸款營銷短信或電話。消費者收到標注為“【××銀行】”的貸款營銷短信,但發送號碼為一串無規律的號碼的,或來電為陌生電話,聲稱是某銀行信貸員詢問是否需要貸款的,要謹防上當,對方可能是貸款中介或詐騙分子。如有疑問,應及時撥打銀行官方服務熱線或到銀行柜臺求證。若已上當受騙,請第一時間報警處理。
金融消費者如有貸款需求,要通過正規途徑辦理。消費者辦理貸款業務應當到正規銀行,辦理正規的貸款業務。不需要提前繳納任何費用,銀行對個人信譽的評估不會通過匯款等方式進行,不存在刷信譽度的說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