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檢察院在專項監督中加強創新提升質效
“機制+辦案”工作模式保護滹沱河碧水長流
河北日報訊(記者桑珊)清水綠岸、碧波蕩漾,站在滹沱河云龍大橋上遠眺,河道暢通無阻,兩岸圍欄、綠化帶完整,曾經橫亙在河道中間的一處攔河水堰已經完全拆除。
【資料圖】
今年3月,全省檢察機關“燕趙山海·公益檢察”護航美麗河北建設專項監督啟動。石家莊市檢察院組織對滹沱河流域進行踏查過程中發現,滹沱河云龍大橋東行300米的河道內,有一攔河水堰未能及時拆除。
“堰長約100米,頂寬5米、高3.5米,堰體從河岸南側車行道破壞綠化帶延伸至河道中央,一側河道圍欄被拆除,堰體上還傾倒了部分磚混建筑垃圾。”石家莊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何云龍介紹,當時滹沱河即將迎來蓄水期,如果河道內圍堰不能及時拆除,將影響行洪安全。
向相關職能部門發送檢察建議,要求及時清除圍堰,修復受損圍欄和被破壞的綠化帶;辦案人員三次到現場進行督辦、勘察……5月21日,圍堰清理完畢,受損生態得到恢復。
個案的成功辦理不是終點,如何推動一類案件監督工作有效展開?石家莊市檢察院開展專項監督時,探索“機制+辦案”工作模式,讓機制建設與案件辦理同步展開,提高監督治理效率。
建立具體工作機制,統一司法尺度,提升辦案質效。制定了《關于檢察公益訴訟推進石家莊滹沱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監督的范圍、主體、重點和方式,對案件管轄和辦理等作出要求。
建立長久保護機制,依法加大滹沱河流域生態保護監督力度。5月24日,石家莊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加強檢察機關滹沱河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突出檢察辦案優勢,加強檢察機關司法與行政機關執法聯動,做好行洪安全、水體保護、生態修復與保護等工作,為進一步做好滹沱河生態保護公益訴訟提供了法治保障。
滹沱河綿延500多公里,破壞生態環境的案件經常跨越多個行政區,僅僅依靠一地的檢察機關力量難以解決流域生態保護問題。
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實現上下游、左右岸全河段跨區域保護。石家莊市檢察院主動與滹沱河上游的山西省陽泉市檢察院、忻州市檢察院聯合,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滹沱河流域、太行山(石家莊、陽泉、忻州段)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協作工作機制的意見》。在案件線索移送反饋、案件辦理、專項活動協同行動、重大案件協商、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建立協作機制,攜手應對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面臨的共性問題。
截至目前,該市檢察機關圍繞滹沱河流域生態保護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43件,清理各類土石及垃圾2383噸,拆除違建512平方米,清理河道樹木340余棵,清理蘆葦及水面漂浮物27立方米,堵塞非法排污口2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