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子體溫計也在不斷更新,除了具有體溫測量功能外,還具有記錄功能,可以記錄患者體溫的24小時變化,以便醫生了解患者的病情發展趨勢。此外,隨著中國政府大力推進智能醫療,許多企業也開始投入智能電子體溫計的開發和生產,智能電子體溫計具有測量準確、及時傳輸數根據市場調研在線網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電子體溫計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未來投資前景報告分析,將成為未來醫療行業的新趨勢。總之,隨著技術的發展,中國電子體溫計行業未來將保持穩步增長,市場規模也將不斷擴大,發展前景廣闊。
電子體溫計這個環保電子產品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嶄新時期,同時帶給這些醫療企業巨大商機。截止目前,全球醫用電子體溫計市場主要生產企業有Berrcom、Omron、JASUN、EasywellBio和Braun等。預計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資料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電子體溫計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電子體溫計是利用溫度傳感器輸出電信號,直接輸出數字信號或者再將電流信號(模擬信號)轉換成能夠被內部集成的電路識別的數字信號,然后通過顯示器(如液晶、數碼管、LED矩陣等)顯示以數字形式的溫度,能記錄、讀取被測溫度的最高值。電子體溫計產業鏈上游是由溫度傳感器,液晶顯示器,紐扣電池,專用集成電路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組成;下游應用于家庭,醫院等場合使用。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體溫計相關企業1.37萬家。今年的疫情催生了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前三季度共新注冊體溫計相關企業1170家,同比增長88.4%,其中三季度新注冊181家。此外,全行業84%的企業注冊資本低于500萬。目前我國電子體溫計主要應用領域為家庭、醫療機構。家庭應用領域需求主要來自新生嬰幼兒、老年人以及中青年,隨著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健康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加上水銀體溫計對于消費者存在的風險,消費者紛紛轉向安全、方便又快捷的電子體溫計。
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7月底,我國電子體溫計共有156個注冊文號。目前我國電子體溫計主要生產企業有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廈門市凌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健匠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浙江銘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杭州華安醫療保健用品有限公司、泰爾茂醫療產品杭州有限公司、義烏市百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浙江健拓醫療儀器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世佳電子有限公司等。
電子體溫計的發展主要受到國家醫療改革的推動,國家將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醫療環境,以提高醫療水平。同時,由于電子體溫計具有低成本、安全性高、準確度高等優勢,它已經成為醫院、診所和家庭醫療中不可缺少的必備器械。另外,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子體溫計也在不斷更新,除了具有體溫測量功能外,還具有記錄功能,可以記錄患者體溫的24小時變化,以便醫生了解患者的病情發展趨勢。
中國電子體溫計行業市場深度調研2023
電子體溫計能快速準確地測量人體體溫,與傳統的水銀玻璃體溫計相比,具有讀數方便,測量時間短,測量精度高,能記憶并有蜂鳴提示的優點。因此,醫用電子體溫計市場得到迅速發展,2021年全球醫用電子體溫計市場規模達到9.44億美元,預計2022年有望達到9.37億美元。電子體溫計行業迎來發展機遇,企業加快布局。目前,國內的測溫儀制造企業較為分散,除了魚躍醫療、倍爾康、平安好醫生等部分國產品牌以外,其他的廠商主要做的是貼牌代工。此外,電子體溫計行業市場中進口的國外品牌測溫儀占比也不小。
國內電子體溫計行業品牌應該提升質量、加強電子體溫計企業競爭力,同時也將有更多醫療器械企業、可穿戴設備企業等入局研發生產測溫儀,測溫儀國產化將加強。從細分市場來看,電子體溫計產品可分為硬質棒式、軟質棒式以及奶嘴式等類型,其中硬質棒式電子體溫計是目前市場主流產品,市場占比在60%左右。溫度傳感器是電子體溫計最核心部件之一,近年來,隨著溫度傳感器技術升級,電子體溫計測量時間、測量精度等實現大幅增長,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相關企業應不斷提升電子體溫計產品性能,進而擴大企業競爭優勢。
中國電子體溫計行業最早起源于1998年,以每年高于30%的速度發展。高達數倍甚至10多倍的利潤空間、較低的政策壁壘和技術壁壘吸引了眾多的企業進入該行業。近十年以來,電子體溫計產品行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2020年中國醫用電子體溫計市場規模為3.876億美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為3.877億美元,至2027年將過到3.881億美元,市場前景廣闊。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電子體溫計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