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綠草如茵
雨水逐漸增多的夏日里
我們迎來了小暑節氣
小暑至,盛夏始
“桑拿模式”將開啟
你準備好了嗎?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天里的第五個節氣。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小暑,六月節。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即炎熱,小暑,就是小熱,還未達到一年之中的最熱,但已經拉開了盛夏的序幕,草木萬物也進入了旺盛的時節。
小暑之后就是大暑,農諺曰:“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形象地說明了小暑節氣氣溫之高。
“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令人談熱色變的“三伏天”,也會在小暑期間到來。隨著雨水的增多,溫度的升高,撲面而來的是熱度與濕氣交織的夏日悶熱感、潮濕感。盡管天地間開始了一浪強過一浪的熱,但勤勞的農人卻不敢消受太多悠閑。“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農活總是步步相隨,稻谷急需施肥管理,棉苗急需整枝打杈。
【小暑·三候】
◎ 一候 溫風至
滾滾熱浪
翻騰在大地
可樹蔭下的微風
卻總有一份恬靜、一絲清涼
◎ 二候 蟋蟀居宇
蟋蟀逃離曬得發燙的田地
來到房屋屋檐下
唱著歌享受時光
◎ 三候 鷹始鷙
老鷹在天際徜徉、盤旋
享受陣風帶來的清涼
【小暑·習俗】
嘗新米、曬書畫、晾衣服……在小暑時節,民間還一直流傳著不少恰合時宜、豐富有趣的習俗活動。
◎ 嘗新米 在古代,民間講究小暑“食新”迎豐收,即小暑過后家家戶戶吃新米、嘗新酒。農民會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香噴噴的米飯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以此來感謝自然饋贈,慶祝谷物豐收。
◎ 晾書畫、曬衣服 小暑時節民間有曬衣服、曬書的習俗。“六月六,曬紅綠”“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即家家戶戶趁著晴好天氣,抓緊“曬伏”,把長期放置在屋內的衣服、書畫等,晾曬在陽光下,使其除潮除濕,防霉防蛀。
【小暑·養生】
小暑意味著夏季高溫天氣開始,飲食調理應以清熱解暑為主,并可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喝荷葉粥、綠豆粥消暑也是不錯的選擇。
◎ 小暑·三寶
南方在飲食上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北方則會在小暑、大暑期間喝羊湯滋補身體,認為“羊”與“陽”諧音,古人認為夏季陽氣喪失較多,這樣能夠增加陽氣。
黃鱔
夏季,最滋補、最味美的莫屬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另外,這個時期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治的說法,此時用黃鱔滋補更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蓮藕
第二大寶是營養又消暑的蓮藕,在空氣干燥、補水又不足的時候,常吃蓮藕可以涼血、滋陰、清熱。對老年人來說,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欲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綠豆芽
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綠豆芽菜肴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們公認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對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療價值。
◎ 小暑·茶飲
山楂、荷葉茶飲
功效:中醫認為夏天屬心,長夏歸脾,宜養心健脾,山楂荷葉代茶飲,味酸氣香,有清熱解暑,健脾開胃,強心降脂的功效,特別適宜心脾兩虛,瘀血阻絡的人群。
材料:山楂15-30克,荷葉曬干,10克。
做法:先將山楂切片曬干,如煎水每次用15-30克,荷葉曬干,每次用10克,煎好后去渣代茶飲。
綠豆糖水
功效:綠豆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之功,能夠清暑益氣、止渴利尿
食材:綠豆、海帶、陳皮、冰糖
做法:將海帶、陳皮放入水中泡開,然后切片;綠豆泡水,洗干凈;將材料一起下鍋,剛開始要用大火煲,水開后改小火;半小時后把火調到最低檔,維持水沸即可,把飄上來的綠豆皮撈起來;再過半小時后,出鍋加冰糖即可食用。
◎ 小暑·養心
悶熱的天氣容易情緒激動、煩躁不安、心煩意亂、困倦乏力,而這易傷及人的臟腑。此時養生應以“養心”為宜,避免過度勞累,盡量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要戒躁戒怒,保持心平氣和,心情舒暢,讓神經系統處于寧靜祥和的狀態,確保身心機能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的傳統養生原則。
風動蓮生香
心靜自然涼
即便是潮濕炎熱
也澆不滅生活的雅趣
在這流火夏日中
聽竹林清風 賞荷間細雨
品瓜果香甜 數漫天星光
時光無涯
愿你安然度夏
(綜合自新華社、中國日報網、中國婦女報、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新華社 編輯:劉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