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連搶3天,還是沒約上故宮門票。”隨著旅游旺季到來,北京迎來參觀熱潮,原本是低價或是免費的博物館、名校游預約難度增大,一些“黃牛”也開始興風作浪。
某電商平臺上,幾十元一張的故宮門票,要價高達300多元;門票免費的國家博物館,代約套餐價格近200元;“清華每人80元至120元,北大每人150元至200元”,就連純潔的象牙塔也成了“黃牛”眼中的“香餑餑”……這讓乘興而來的游客苦不堪言。自己搶,大概率搶不過、搶不到,游玩計劃會泡湯;找“黃牛”代搶,不僅價格高,還有泄露個人信息的風險,有的甚至會買到假票,蒙受時間和金錢上的雙重損失。
“黃牛”滋生的背后,折射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和監管不嚴的問題。一方面,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能提供的門票有限,而市場需求井噴導致的供需失衡,給了“黃牛”趁火打劫的可乘之機。另一方面,一些博物館和景點在購票功能設計、系統識別、實名認證上存在短板,缺乏對惡意搶票的管控能力,使“黃牛”可以通過開“外掛”等方式搶到大量門票。低價景點、公共文化場所被“圈地賺錢”,成了“黃牛”的“搖錢樹”,敗的是游客的興致,破壞的是市場秩序,影響的是旅游業健康發展,必須進行有針對性地整治。
整治“黃牛”亂象,要從技術方面堵住惡意搶票的漏洞。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應提升技術防范能力,自動識別訪問頻次超出正常值的用戶,并對各種外掛軟件進行精準攔截。對同一身份證和同一賬戶每月的預約次數進行限制,并確保實名入場,嚴格落實人證合一。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大懲治力度,利用網絡偵查手段,重點查處外掛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軟件或程序,并對惡意搶票的違法人員依法進行處理,壓縮“黃牛”的生存空間。
博物館、名校游一票難求,也從側面反映出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長。這需要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繼續在擴大供給上下功夫,在旅游旺季適當延長開放時間,增加夜間文化活動、增加門票投放量,以滿足更多人的參觀需求。(文/康乾 圖/王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