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魔幻的現象:
從一二線大城市,到四五線小縣城,很多新房都開始大降價!甚至包括不少優質的房源。
這樣的“價格屠夫”,正在橫掃市場。
(相關資料圖)
什么信號?
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5月,惠州大亞灣4.8折賣房的事?
海倫堡·臻悅府,先將備案價下調,再在備案價的基礎上打折。
一開始,地方ZF說“房企降價屬于市場行為”,但最后還是頂不住壓力,將臻悅府的降價叫停了。
當時,蘇州昆山還因為當地兩個樓盤降價銷售,發紅頭文件通報批評,甚至進行處罰。
時隔3個月,情況完全變了!
上周《中國房地產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呼吁降低購房成本,包括降首付、降稅費、降房價。
關于“降房價”文中還特別提到:
應當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允許開發商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以盡快回籠資金。
作為住建部主管的官媒,中國房地產報的態度,值得細品。這說明什么?
官方允許降房價了!
甚至,還有地方ZF直接發紅頭文件,催促開發商降價促銷。
8月16日,四川雅安市經開區就發布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其中包括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價促銷,團購優惠不限制跌幅等。
江西南昌縣,甚至給“銷售不力”的樓盤發出工作函,督促加大營銷力度。
官方對降價的公開表態,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允許新房降價,邁出了很大一步。只有價格“跌到位”,市場規律發揮作用,樓市才能真正筑底回暖。
正因如此,一波新房“降價潮”開始席卷全國!
最近,市場給人的感覺是,開發商簡直已經“豁出去”了!
前兩天,珠海的一個項目,不斷調低備案價后,部分房源比起高峰期直接“打5折”。這新聞噱頭十足,瞬間刷了屏。
其實,連一線城市也已加入了“降價”的陣營。
8月10日,上海外環的新盤瑞仕半島璟庭開盤,價格定在了6.5萬-7.5萬/㎡之間,引發了打新狂潮。
在房價普遍8萬-10萬的上海中外環,均價7字頭的瑞仕半島璟庭,一躍成為性價比之王。
8月14日,深圳坪山區的蔚藍左岸花園取證,備案單價約3.28萬/㎡起,這是比較正常的價格。
但是!中介緊接著就放出消息,項目按備案價打81折,折后單價直接低至2.63萬/㎡。
這兩天,深圳南山區的新盤綠景白石洲璟庭曝光了價格,說是折后8.7萬/㎡起送全屋精裝。
要知道,之前項目的吹風價一直是11-12萬!
突然蹦出個8字頭,價格已經相當于周邊二手房價格的6折了,讓人直呼三觀炸裂。
為什么官方和開發商的態度,突然達成了一致?
其實,在行情不太好的時候,降價反而是一個對各方都有利的做法。
最近香港傳出李嘉誠開發的樓盤——親海駅7折開盤的新聞,恰恰也是為了調動大家入市的積極性。
以價換量,市場才能盡快恢復穩定。反而是遮遮掩掩、不敢降價到位,會把下跌的行情拉得更長。
硬挺著不讓降價,最后只會把房企拖死。
更何況,地方上也亟需讓樓市恢復正常運轉,上半年全國賣地收入只有18687億元,同比下降了20.9%。
這已經是近年來最低谷,跟2016年的情況差不多。
眼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新房降價,以價換量,讓房企能夠迅速回款,市場能夠迅速回暖。
買房人淘筍的機會,也在這個窗口期出現了。
老話說得好: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祭出“降價”這個大殺器后,有些大城市已經肉眼可見地回暖,甚至開始搶房了!
比如上海,7月新房開始扎堆降價。
位于嘉定的金地峰匯項目二期開盤,打出了96折優惠,效果好到爆炸。開盤當天便去化了200多套,目前項目還剩下40多套。
前文提到的瑞仕半島璟庭,憑借著中外環7字頭的房價,成功引來了一大群購房者通宵排隊。
開盤當天認籌的隊伍,從早上9點一直持續到了次日凌晨3點,整整認籌了18個小時!
對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來說,好房子仍然供不應求,降價潮之后,樓市又將恢復堅挺。
當然,這個做法并不是對每個城市都有效。
最早吹響降價號角的惠州,量價齊跌,目前還沒看到回暖的希望。像四川雅安、江西南昌縣這樣的小縣城,更將舉步維艱。
畢竟,衡量一套房子值不值得買,從來都不是看它的房價降了多少。
最終決定房價的,將是城市和地段的價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