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實看來,康佳的確做到了,甚至做的更好。
一切的轉變,還要從2015年康佳中小股東的“政變”開始說起。中小股東控股董事會的那段期間,作為上市公司的康佳幾度瀕臨運營癱瘓,公司的業績和渺茫的未來,讓這家上市公司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事到如今,甚至應該“感謝”那次中小股東的“逼宮”事件。也正是由于他們的做法,讓外界和市場看到了康佳的地位和重要性。人們在議論康佳的同時,更多的是因為對康佳有著更多的期待。于是在2016年,康佳內部掀起了一場改革風暴,“老將”劉鳳喜接手執掌董事局總局,身兼總裁職務。在制定了一系列與行業匹配的運營體系和市場推廣節奏后,這家傳統企業徹底打破了國有控股企業的束縛,飛速成長著。
值得注意的是,與樂視類似,康佳也有著自己的生態體系,即“硬件+軟件”、“用戶+終端”、“投控+金融”。康佳也由此轉型成為一家大型綜合化投控平臺。然而康佳并沒有放棄自己的主營業務,康佳集團現在主要從事彩色電視機、手機、白色家電、生活電器、LED、機頂盒及相關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然而要實現企業轉型單單這些遠遠不夠,所以康佳希望生產新的產品線,依靠企業發展促進企業轉型。
一方面擴大自己的生產線,尋找更大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通過更多的投資實現擴長的目的。
無獨有偶,這兩年也正是互聯網整合的熱潮。大小企業的并購對于身處互聯網圈的你我已經見怪不怪了。滴滴快的的合并、美團點評的合并、58趕集的合并,甚至同程和藝龍的合并,無不在訴說著唯有合并才能更快挖掘市場的“訣竅”。
康佳也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品牌,康佳已經影響了中國的幾代人,可以說康佳的品牌早已深入人心。而康佳此次的轉型,正可以利用這三十七年來積攢的產業優勢,通過投資或者并購來形成物聯網的生態圈。
可參股可控股的玩法,讓投資更加的自由,擴倉還是減持都非常自由,買入賣出的玩法也更加多變。比如今年康佳僅出資5.88億元就獲得了廣東楚天龍智能卡有限公司24%的股份,大大增強了康佳的產品競爭力。不僅僅獲得是金錢上面的回報,在不斷的接觸中,也能和各大公司的股份機制建立聯系,這對于一家集團來講才是最實惠的地方。
由此看來,康佳目前正處于改革后的鼎盛時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斷創新的康佳會以一個新的姿態,迎接屬于自己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