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失的她》整部電影似乎起源自這樣的一個構思:一個陌生人自稱是你的妻子,而你手機里的照片,酒店的服務員,你能找到的物證和人證也都站在這個陌生女人的一邊,那么,將會怎樣?
我最近覺得,一個故事最初的那個念頭很重要,有時候,它可能決定了這個故事能走多遠。如果前面所說的這個構思就是這個故事最初的念頭的話,那么,這個念頭還真挺不錯。
(資料圖片)
那么,將會怎樣?
怎樣證明你妻子是你妻子?而看上去,你手里一張能用的牌都沒有。
2
電影院里沒法按下暫停。匆忙中,一個念頭奔騰而出。男主瘋了,肯定是這樣,這樣一切就都能解釋了。
很多國產懸疑片就是這樣做的。挖一個巨大的坑,然后將一切推到精神病上去。幻覺,都是幻覺。又或者,都是一場夢。
這是卡佛所說的“No cheap tricks."中的”cheap trick"。搞創(chuàng)作的人如果總搞這樣的"cheap trick”,會遭雷劈的。
《消失的她》不會被雷劈到。
3
陳思誠是這部電影的監(jiān)制兼編劇。無論《唐人街探案》系列口碑如何,他總算在銀幕上打造出了一個大陸電影的避難所,電影里的東南亞某國,官員可以干壞事,警察可以腐敗,偵探也可以在劇情中去破案。
《消失的她》則將東南亞印象往前又推進一步。早早看過電影的媒體人劇透說,《消失的她》簡直就是一部東南亞旅游勸退片。《消失的她》對先前挖的坑試圖做出解釋:男主和他真正的妻子陷入到一場可怕的陰謀中。有組織的犯罪者手眼可通天,可以更改監(jiān)控視頻,可以偽造護照,可以指鹿為馬。
男主則要在有限的時間里(他護照的簽證快到期了),找到他那消失不見的妻子,找到冒充他妻子這個人,這個組織的真實目的。他既要與時間賽跑,他還要與一個龐大的組織對抗。他似乎不太能贏。
不過,就算如此,這個坑看似是填上了。而且,這也是一個相對來說合理的解釋。在電影里的東南亞,在有組織的犯罪者手眼通天的地方,富人可能就是會遭遇這樣巧妙而殘忍的做局。
只是,似乎覺得還不夠。而且,一般來說,如果一部懸疑電影非常賣力氣的暗示你誰是幕后兇手,那么,十有八九,他(她)不會是幕后黑手。
4
反轉是懸疑片的立身之本。有些懸疑片嫌反轉一次不夠,往往還會反轉兩次三次,似乎反轉越多,自己就越像一部懸疑片似的。
《消失的她》自然會有反轉。這個反轉就像是掀桌子一樣,把前面說的種種統(tǒng)統(tǒng)給掀翻在地。
這個反轉的好處在于,前面所說的那個故事里的,所有禁不起推敲的細節(jié),在這個反轉中,都可以被原諒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前面所說的那個故事,就是要略微浮夸,才對頭。
為什么呢?
我當然不會解釋為什么。小孩子才劇透呢。
5
我對懸疑片不太感興趣。一方面,是前面說過的,有些懸疑片總喜歡過多反轉,在這樣的電影面前,我總有一種智商被冒犯到的感覺。另一方面,懸疑片往往將精力放在謎題的設置上。然而,謎題一旦解開,水落石出后,往往是一無所剩,索然無味。
看電影,畢竟不是做數(shù)學題。更何況很多觀眾本來就不擅長做數(shù)學題。
《消失的她》好就好在,它沒有沉迷做題。它挖了一個相當有趣的坑,它填得也相當巧妙。但是,也就到此為止。它給人物的情感留下了相當大的空間。他何以會做出這樣的事,她又何以會做出這樣的事來,有鋪墊,有交代,有安排,有呈現(xiàn)。相當濃郁的情感會在解題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滲透出來,而在最后,它匯聚成河,奔騰入海。
6
對我來說,《消失的她》的觀影是愉快的。不過,看完后復盤,多少也會覺出一些不太合情理的地方。
比如,男主手機里和妻子的照片全被換成了和陌生人的合影,可是,他要找到證據(jù),回國就是了,家里的結婚照,結婚證,不都可以證明嗎?男主一直給自己倒數(shù)的簽證就要到期了,可是,到期又怎么樣,回去重新辦簽證再來不就行了?
我大概能夠理解為何會如此。因為這部電影必須讓整個故事都發(fā)生在國境之外。前面說了,東南亞是大陸電影的避難所。因為這一點,我決定原諒這些不太合情理的地方。
你原諒不原諒,那是你的事。
7
盡管《消失的他》刻意讓整個故事都發(fā)生在國境之外,在交代過去的故事時,《消失的她》都沒法避免的撞上了階級的鐵壁。“階級仇恨深似海”,在這里面,是妄想,也不是妄想。一旦轉換到這個視角,這部電影馬上就換了一個模樣。這一點,是遠比銀幕里的故事里的東南亞恐怖景象要恐怖得多的。
這一點,多說無益,不說也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