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付長庚 | 十年潛心,推動中醫證候標準化

    2023-06-27 11:31:15 來源:百度新聞

    病證結合血瘀證診斷及療效評價標準的缺失是當前中醫藥行業的瓶頸問題,嚴重限制了以血瘀證這一臨床最常見證候為主要證型的心腦血管疾病中醫診斷及療效評價的標準化和客觀化。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的主任醫師付長庚,是我國首批中醫傳承博士后,“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第五批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中青年創新人才獎獲得者。十余年來,他埋首浩瀚古今文獻、堅守臨床一線,將傳統中醫與現代技術理念相結合,開展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包括中醫證候標準化研究,建立了可用于量化診斷和證候療效評價的冠心病血瘀證診斷標準,突破瓶頸,推動了行業發展,為發揚中醫藥文化貢獻了創新力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師承名家 兼修德藝

    1981年,付長庚出生于山東濟寧。學醫以療親之疾、救人之厄、保命養生,對他來說,從小就有著現實的意義。“家里有3位長輩長年生病,求醫問藥、被疾病折磨的經歷促使全家上下達成共識,讓孩子們學醫或學護理,將來治病救人。”在此背景下,2001年,付長庚以高分考取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

    ▲2022年,付長庚斬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我屬于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屆七年制本碩連讀中醫班,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前兩年上綜合課程,第三年起接受系統的中醫學教育。”7年間,付長庚不忘初心,刻苦學習,針對中醫經典的原文、湯頭、藥性、歌訣等基礎內容,力圖做到既明其義又背其文,打下了扎實的中醫功底。碩士最后1年,為繼續精進醫術,師從名醫,他又拼命備考,在激烈的競爭中考取了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如愿成了史大卓教授的博士生。

    史大卓是我國現代中西醫結合醫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陳可冀院士團隊的骨干成員,他治學嚴謹、要求高,學生每每犯錯,都毫不留情地指出,直言不諱地批評。嚴師出高徒,讀博3年,付長庚不敢懈怠絲毫,在嚴格的科學訓練下,夯實了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基礎和思路,并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啟了冠心病血瘀證診斷標準的研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宏觀與微觀結合、臨床表征與理化指標結合的冠心病血瘀證病證結合的診斷標準。

    2011年博士畢業后,付長庚留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工作。因干活踏實,第二年他就被推薦到陳可冀身邊當秘書。2013年,他又在陳可冀院士的推薦下,入選全國首批中醫藥傳承博士后,展開為期4年的陳可冀院士臨床技能及學術思想傳承研究。在擔任陳可冀院士研究室副主任的多年時間里,付長庚與同事合作,全面梳理、總結分析陳可冀的學術理論和臨床經驗,在傳承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的學術思想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2014年,陳可冀院士(右)與付長庚(左)代表課題組領取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榮譽

    “陳院士耄耋之歲,仍然每天工作到深夜,堅持看文獻,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常常為了準備演講,坐在電腦前一絲不茍地修改幻燈片。這樣認真負責、無悔奉獻的精神,對我影響深遠,甚至可以說塑造了我今后的事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陪同陳可冀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付長庚還有幸見識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的風采。“乘車去福建三明考察中醫藥資源時,我和黃院士一路暢聊。他向我展示了圖文結合記錄著他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點滴感悟的日記隨筆,我頓覺這是一位既有科學家的嚴謹又有藝術家情懷的前輩。后來,我又見識了他在會議上就全國資源普查的復雜情況侃侃而談的博學從容,驚嘆于他對工作內容細致入微的掌握和對各類問題的睿智見解,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從他身上,付長庚看到了科學家的深層次情懷:對行業發展的責任意識、對科學之美的敏銳感知。進而,他對自己的事業有了更多思考。

    青年時代,付長庚正是在這些榜樣的引領下,勤學勤思兼修德藝,從無潦草、盡力精詳,持續地守正傳承、創新進步,為發揚中醫藥文化不斷努力。

    在陳可冀、史大卓等前輩的領導下,付長庚參與的益氣活血中藥改善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后患者預后的系統研究,為中西藥聯合干預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后患者提供了高級別循證證據。他參與研究的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理論的相關研究及活血解毒中藥防治冠心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所在項目組在2014年被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學技術部聯合評定為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他所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在2019年獲評中醫藥領域第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為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臨床研究領域在國家層面的引領者。

    目前,付長庚正與同行合作研究,推進陳可冀院士治療高血壓的經驗效方——清達顆粒的轉化工作。作為一種終身疾病,高血壓病的發病人群正趨年輕化,患病人數不斷增多。相比降壓藥,中藥的優勢在于多途徑多靶點的綜合效應。清達顆粒具有降低診室收縮壓和舒張壓的作用,能緩解肝陽上亢證候及焦慮狀態,改善高血壓相關癥狀。患者在治療一到兩個月后,病情短期內不反彈,通過延緩發病時間,進而降低發病率,對于緩解我國高血壓乃至心腦血管病的棘手情況有重要意義。

    十年攻關 創立標準

    自古以來,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看病也提倡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原則。然而,形成不了統一的體系,總結不出“金標準”,中醫就無法進步和發展,因此推進診斷的標準化和客觀化勢在必行。在中醫診斷學理論基礎上,結合現代理化檢測指標進行辨證,中西醫結合,是中醫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陳可冀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協力攻關下,1986年以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建立血瘀證診斷標準,在臨床廣泛應用,具有較好普適性,但也存在范疇較為寬泛的缺點。如何建立不同疾病背景下病證結合的血瘀證診斷及療效評價標準是現代中醫行業面臨的重大問題。

    “在我的導師史大卓教授的指導下,我從讀博士起就開始研究冠心病血瘀證的病證結合癥候診斷和療效評價標準,參加工作以后繼續深入鉆研,前后歷時10年,探索出一條路:首先通過橫斷面研究,調研癥候的分布特點;其次通過文獻研究,確認癥候標準的基本條目;最后是通過規范的病因學研究方法,篩選條目,制訂標準草案,進而對其進行優化和驗證。”在此過程中,付長庚帶領團隊進行了目前國內樣本量最大的病證結合證候診斷標準研究,構建了國內首個病證結合的冠心病血瘀證診斷及療效評價標準,為中醫臨床療效評價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開展冠心病證候分布研究,付長庚及其團隊選擇全國9個中心、4826例冠心病患者進行橫斷面觀察,證實血瘀證是冠心病最基本的證型,氣虛、痰濁多與血瘀證相兼出現。研究結果為冠心病中醫臨床辨證論治提供了循證依據,并證實以冠心病血瘀證為研究切入點,對行業具有引領作用。開展血瘀證與冠心病預后相關性研究,付長庚及其團隊通過15個中心、1503例冠心病患者的前瞻性隊列研究,證實血瘀證輕重與患者再發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因此建立冠心病血瘀證標準,對預測心血管事件風險具有重要意義。開展文獻研究,付長庚及其團隊納入古典醫籍88部,現代文獻1825篇,建立了包含122項診斷指標的條目池,通過對全國80位專家的共識研究確定了37項診斷指標。

    這些切切實實的調研、篩選工作完成后,付長庚又帶領團隊通過15家中心納入4274例冠心病患者,分為血瘀證組和非血瘀證組,建立了冠心病血瘀證診斷標準草案。他們通過開展4個中心、450患者的病例對照研究,對草案的診斷效能進行驗證,證實草案具有較好的敏感度和特異度。為了優化標準,他們首先通過專家共識對標準進行優化,選擇全國24個省、70個單位的110位專家進行廣泛共識,有14項指標獲得專家一致認同,最終確定為診斷指標。他們又通過10家中心、3081例冠心病患者的診斷性試驗對標準進行優化,確定診斷界值為19分。標準的敏感度為93.3%,特異度為91.0%,準確度為92.6%,證實標準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由此為活血化瘀中藥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評價提供了可靠的工具,最終建立了冠心病血瘀證病證結合診斷標準。

    在此基礎上,付長庚及其團隊又對標準進行系統的臨床驗證。通過橫斷面研究對標準進行驗證,結果證實冠心病血瘀證計分與冠脈狹窄程度顯著相關,首次揭示了冠心病血瘀證的影像學內涵。他通過多中心、大樣本的回顧性病例研究對標準進行驗證,證實冠心病血瘀證診斷標準的診斷效能較既往標準顯著提高;通過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對標準進行驗證,首創以藥測證方法,證實病證結合診斷標準能夠更加敏感地反應血瘀證輕重程度的變化,進而評價活血化瘀中藥的療效,突破了中醫臨床療效難以客觀評價的行業瓶頸。

    作為首個可用于量化診斷和證候療效評價的冠心病血瘀證診斷標準,付長庚的研究成果被推薦為行業標準,在全國300家臨床和科研單位推廣應用,接連斬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中國中醫科學院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相關論文入選“F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并以此為基礎主持建立相關標準與專家共識26項,推動了中醫標準化進程。十余年中醫證候標準化研究之路,付長庚融會貫通、潛心推究,不僅成功建立病癥結合標準,還首創系統文獻研究、真實世界研究、專家咨詢、診斷性臨床試驗、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反證有機結合的現代疾病中醫證候研究新模式,為中醫證候研究的標準化、規范化提供了范例。

    目前,付長庚團隊長年保持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十余名的規模。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他直言這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在人才培養上,因材施教是我認為的第一要義。通過定期的組會和不定時的私下交流,我會觀察學生們的優勢和興趣。有人熱衷分析寫作,有人喜歡到臨床一線,有人在做實驗上更有天賦,有人創新思維活躍。我作為導師,需要充分挖掘、因勢利導,幫助他們走上創新發展、轉化科研的道路。”而第二要義則是,懷著博大的胸懷,為學生盡可能提供支持。“師生緣分難得,我一直跟他們強調,在我這里學習,可以盡情發揮聰明才智,只要有好的點子,時間、經費、平臺等問題,我都能幫助解決。”解除了后顧之憂,團隊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付長庚也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不斷進步。

    談到未來,付長庚說,他希望能建立冠心病血瘀證診斷及療效評價國際標準,促進中醫行業的國際化、標準化;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基因、蛋白水平深入闡釋冠心病血瘀證的分子機制,推動中醫證候研究與國際接軌。同時,他也希望自己能像恩師們那樣,持續培養中醫藥英才,傳承創新中醫藥文化,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

    責編 | 王芳

    關鍵詞: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裸体艺术|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亚洲AV无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av高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