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谷城的綠貢茶一度火到俄羅斯,因茶產量低漸漸被世人遺忘。今年暑假,華中農業大學大學生赴谷城紫金鎮幫扶茶農,幫茶農“挖”出改良茶葉的妙招。
米芾稱贊的綠貢茶曾經火到俄羅斯
谷城是歷史上綠貢茶的主產地,宋代大書法家米芾題詞的“漢家劉氏茶坊”牌匾至今保存完好,擅制茶的劉家人曾經被派往俄羅斯種茶,所種茶稱為“劉茶”。
【資料圖】
實踐團成員與茶坊廠長在牌坊下。
紫金鎮氣候溫和、光照充足,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漫步在小鎮上,幾步之遙便是一家茶店。
《谷城縣志》記載:谷城主要生產曬紫金黑茶和紅茶。曬紫金茯茶始于漢朝,在宋朝得到大量推廣,清朝漸漸興盛起來,形成完善制茶工藝流傳至今。曬紫金茯茶以特殊的青梅香味而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享譽海內外。
實踐隊成員在茶園采樣點采樣。
2021年,紫金鎮的“曬紫金茯茶”申遺成功。實踐團隊長說:“隨便進到一家商鋪里,老板都能針對茶葉種植侃侃而談,洋溢著對茶葉的熱情。”鎮上的老百姓家家都有種植茶葉,家家都以當地的茶葉自豪。
幫茶農“挖”出改良茶葉的方法
曬紫金茯茶產于紫金海拔300米以上的山上,采用石窩種法,當地又叫盆栽式,用石頭砌駁岸,在上面種茶。曬紫金茯茶的制作采用純手工原始工藝。
實踐隊成員分析土壤性質。
環境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對種茶的土壤進行了采樣取樣,在對不同區域的土壤進行采集后,利用分光光度法等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土壤成分分析與土壤物化性質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地土壤物理性質較好,土壤背風向陽,排水、保水性好;土質疏松,透氣性好,呈弱酸性;含有一定的腐殖質、有機質,土壤團粒結構比較明顯,這為茶葉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同時土壤有不同程度的堿化制約了茶的品質。
實驗數據。
學生們對茶農提出土壤修復建議,建議茶農在施肥過程中將氨態氮肥改為硝態氮肥,以緩解茶園土壤酸化程度。同時,在施用農家肥前進行無公害處理,加強栽培管理技術也會極大程度提高土壤品質。
茶農趙伍十分贊同學生們提出的建議:“以前我們一直嘗試通過增加肥料來改善茶葉質量,大學生為我們打開了新思路。”
實踐隊成員在調查茶葉銷售情況。
一名實踐團成員說:“能用所學知識給茶農帶來啟發和收益,成就感滿滿。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看到谷城綠貢茶再次馳名中外。”
(采寫|通訊員馬飛燕 攝影|張曉迪 武缽崇 李偉辰 辛全悅 姜澍涵)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kin0207@126.com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