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彈元勛”。他不但在科學上成就非凡、功勛卓著,而且在藝術方面也有著不凡的見解。他非常強調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認為科學家需要懂一些具體的藝術,藝術家也要多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在這方面,他一直身體力行,他說自己就是一個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受益者。他的藝術修養體現在很多方面,如文學、詩詞、音樂、園林以及書畫等等。在眾多藝術領域中,他不僅有實踐,而且還有獨到的見解,乃至理論建構。
錢學森的秘書涂元季于2007年第三期《前沿科學》雜志上發表了《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學習〈錢學森書信〉的體會》,文中說:“他的第一大業余愛好是書畫。在我擔任秘書期間,他常去中國美術館和榮寶齋參觀書畫展,并對書畫藝術有自己的見解”,還說錢學森自幼就喜歡文學藝術,他在北師大附中讀書時,就跟隨高希舜學習過水彩畫。高希舜曾得到陳師曾、姚茫父等大師指點,創辦了京華美術學院,并留學日本,與齊白石交往甚密。高希舜長期在高校從事教學、創作與研究,是近現代著名的畫家、美術教育家。由此可知,在繪畫上,錢學森也是師出名門。
在美國留學期間,錢學森雖思念家鄉,但因事務繁忙而不能回國,就給家人寫信想要一幅中國畫。于是其父錢均夫就請同事兼好友姜丹書畫了《西湖一角》這幅畫。姜丹書是中國現代第一批美術教師,他喜作中國畫,擅藝術理論。他的學生眾多,優秀者有豐子愷、潘天壽、來楚生、鄭午昌等。因錢學森祖籍杭州,故姜丹書選取西湖作為題材。他不僅在畫上寫了一首五言律詩,還題了一段較長的跋語,稱贊錢學森學有所成,希望他莫忘家國。錢學森對這幅畫視若珍寶,據錢學森之子錢永剛說:“父親在晚年的時候,曾特意讓我把這幅《西湖一角》給找出來,掛在他的臥室里。其實,父親一般不會隨意在臥室里擺放東西,可見父親對這幅畫極為珍視。”
錢學森曾經與畫家通過書信探討中國畫發展的問題,內容不僅涉及花鳥畫、山水畫,還涉及工筆畫、寫意畫,他時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說:“吳昌碩、齊白石的路子已經走到盡頭,張大千和劉海粟的發展實始于20世紀20年代的徐悲鴻,但前途如何?中國畫也要開創一個新時代。”
1979年5月23日,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錢學森把本單位的專業畫家牧歌約到辦公室,與他就美術創作問題進行了深刻交談。錢學森說:“美術創作應該是身教部分,是只可意會而難于言傳的部分。就是說,美術應該是表現那些正在思考要做的、準備去做的、正在進行的、計劃中能夠實現的、照相機照不下來的、未來的那部分,也就是電子計算機不能做到的那部分。無論電子計算機如何神通,它是不能代替美術家的創作活動的。”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了解的東西太少,美術應該起到一定的教化功能,來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在談到油畫時,錢學森說:“中國的油畫,在畫法上大同小異,既不是古典派的畫法,也不是現代派的畫法,有點像19世紀中葉的那種畫法,畫的人很像哥倆,模樣差不多,主要是沒有藝術個性,沒有生活,偏概念化。油畫可以采用多種畫法,不要老是一種畫法。”他強調藝術要百花齊放,建議牧歌不能僅僅局限于從看陸地的角度畫陸地,可以從外空間的角度來畫陸地,也可以從陸地的角度畫外空間——其實他是希望畫家要有開闊的視野。
作為一個懂藝術的科學家,錢學森認為筆墨要當隨時代,畫家也要關注當下、展望未來。1992年6月26日,他給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畫家孫大石寫了一封信,建議他把畫城市街景的繪畫發展成一種中國畫的新形式——城市山水畫,還希冀進一步發揮為中國城市建設的先聲——山水城市。1992年8月14日,錢學森在給《美術》雜志社的王仲回信時也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認為畫家的創作不應該脫離現實,應該謳歌當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并特別提出,希望我們的畫家開創一種以社會主義城市建筑為題材的城市山水畫;希望畫家的城市山水,也能促進現中國的山水城市建設,二者相得益彰,美化著人們的生活。
錢學森曾在《新華文摘》上看到一篇寫王學仲的文章,文章稱王先生為“詩書畫三怪”,他很感興趣。1992年9月15日,他便給王學仲寫信請求墨寶,并說:“我連您‘潤筆只要紙’的紙也沒有,實感唐突,請恕我無禮。”在收到王學仲創作的長卷《狂草賦》,以及畫冊《夜泊畫集》之后,錢老非常激動,并立即又回信說:“今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3周年,我凝視畫集第一幅《懷思》,心情激動,牌刻上的人物又現眼前……先生所贈書畫將是我余生中的精神食糧,受用不盡。”
作為一個科學家,錢學森深諳科技與藝術的密切關系。1987年6月5日,他在給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張帆的信中說:“我認為高度文明社會就應該是藝術、美無所不在,科學技術也無所不在!我多次說過:造宣紙、畫筆、墨和顏料都是科學技術,所以畫家也離不開科學技術。”錢學森在紀念蔣英教授執教40周年教學研討會上的發言中說,他與夫人蔣英二人所從事的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一個是音樂、一個是科技,但夫人蔣英的工作對他卻有很大的幫助,每當他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是夫人的歌聲給他以啟示和靈感。“我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文藝與科技的相互作用。”這里雖然說的是音樂與科技的相互作用,其實繪畫與科技的關系與此極其相似。在錢學森看來,繪畫和其他藝術一樣,因為審美是一切的出發點,它們都是美的創造。(孟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