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合肥科研人 追夢赤子心

    2023-08-18 06:51:40 來源:合肥在線-合肥晚報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


    【資料圖】

    聚變發電、深空探測、量子科技……這些略顯神秘未知又承載無限憧憬的關鍵科技領域,蘊藏的價值非同尋常。一條條“馬拉松式”的探索之路上,更需自力更生、埋頭苦干、厚積薄發的魄力、定力與能力。

    合肥,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圍繞關鍵領域布局著一眾科學裝置、研究平臺與創新企業。在這里,敢闖新路甘于奉獻的創新團隊、堅守與傳承的故事層出不窮。這些科研人很少站在“臺前”,但他們一直在攀登科研“高峰”,立志將中國科技推向更高處。

    【熱核聚變】

    扎根科學島30年 致力人類終極夢想

    這是胡建生從事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相關研究的第30個年頭。1994年,他從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畢業后,一直在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即合肥“科學島”)學習工作,先后取得核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等離子體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獲取無限清潔能源,很早以前,人類將這一無限美好的“聚變夢”寄托于一項關鍵實驗——“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位于合肥西北郊的“科學島”,一直孕育著這一全人類的終極夢想。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引進國外已停機的托卡馬克裝置進行根本性改造,建設中國第一代超導托卡馬克裝置HT-7。從那時開始,胡建生便在“科學島”上深度參與HT-7的改造與研究。胡建生回憶,在當時的研究條件下,團隊面臨著很多難題,對一些裝置重要零部件,大家需要從設計、安裝、運行、維護等環節中的一個個小細節摸索研究。

    基于對HT-7的研究等,2006年,“科學島”自主設計研制建成全球首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中國人的核聚變研究進入了全新階段。

    同年,EAST首次等離子體放電成功,此后,EAST先后創下十余項世界紀錄,研究團隊解決了超導磁體、真空、低溫、材料等技術集成問題。如今,位于合肥的這一“人造太陽”的持續進展,已經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運行和我國自主建設運行未來聚變堆奠定了重要的實驗基礎。

    傳遞“接力棒”

    讓中國“太陽”照亮世界

    每一次的技術突破都足以令人興奮,但作為人類能源供應的“終極夢想”,“人造太陽”的技術難度非同一般,走向實際運行還有很長的道路。這意味著,對于科研人員來說,這條路是要甘坐“冷板凳”的。

    好在,就在胡建生的身后,積淀著一代代“科學島”磁約束“聚變人”不忘科技報國初心,對中國“聚變夢”的堅守與追尋。在胡建生的身旁,“接力棒”正在傳遞。

    今年4月12日,EAST在它的第122254次實驗中,成功創造了403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新的世界紀錄。已身為“科學島”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的胡建生欣喜的,除了這一成果本身對于探索未來聚變堆前沿物理問題,加快實現聚變發電具有重要意義外,還有面前這支“能打勝仗”,平均年齡僅35歲的年輕研究團隊。

    “這一輪實驗開啟后,裝置24小時在工作,我們每天不同崗位交替,總有人在忙碌。”EAST裝置實驗運行組成員、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博士劉文斌今年剛滿30歲,作為實驗團隊中的一名“新兵”,很長一段時間,他都難掩激動。不過,劉文斌告訴記者,“今天”取得的成績其實已經成為過去,接下來“一切清零”,大家要繼續抓緊向前走。

    胡建生表示,目前,團隊正在為EAST設定新的科學任務,要朝著1000秒高約束模等更高、更持久的目標發起挑戰。未來,將繼續在追求無限清潔能源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讓中國的“小太陽”照亮世界!

    【量子科技】

    從“8013”教室

    走向“從0到1”的突破

    20年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間編號為“8013”的閑置教室里,中國第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小組正式成立。科研人員正是從這里開始,探索如何在現實中造出中國的量子計算機。

    而“8013”之所以出現,還得往回再倒20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作為改革開放后國內最早開始量子信息研究的科學家之一,至今還記得1980年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時發現,國內對量子光學研究相對國外落后20年的差距。彼時,他和一群中國留學生相約,誰先回國誰就組織隊伍,把量子光學這一攤擔子挑起來。

    1984年,回國后的郭光燦主持召開全國第一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此后,他開設了國內第一門量子光學課程,組建了第一個量子信息實驗室。2003年,正是在郭光燦的支持下,中國第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小組,在“8013”教室正式成立。

    回憶起當年的場景,科研團隊成員記憶猶新。“當時教室環境比較簡陋。電腦只有一臺,我們就輪流用,椅子坐壞了,我們就站著研究。大量經費都要用于購買科研材料。”

    就是這樣一群堅定的科研人員,一步一個腳印,將中國量子計算技術推動起來。量子芯片、量子計算測控一體機、量子操作系統、量子軟件、量子計算云平臺……此后,隨著科研條件日益優化,科研隊伍不斷擴充等,中國量子計算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果,實現了“從0到1”,從無到有的突破。

    在量子計算版圖上

    “劃定”新的坐標

    2017年,郭光燦和中國科大教授郭國平,帶領實驗室博士團隊在合肥云飛路上創立了中國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立志要把量子計算機從實驗室里“帶出來”,實現產業化。

    經過3年攻堅,最終,在國內,量子計算機成功在合肥率先實現了工程化。2020年,本源量子上線了首臺國產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源,并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云服務。近幾年,本源又接連研制出24比特、64比特的量子計算機。

    這看似簡單的比特數字“躍升”之路,實際是蜿蜒曲折。攀爬過程中,“一根線纜”的突破都尤為關鍵。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遇到互連系統的問題。從室溫到零下273度多的極低溫,信號怎么很好地傳輸進去?這涉及到線纜連接等很多問題,讓我們一時間犯了難。”本源量子總經理張輝說,當時,他們找到了本地政府提出需求,之后,政府通過常態化組織的“揭榜掛帥”活動,面向全國,幫助他們找到了最好的團隊來參與技術攻關,順利解決了這一難題。

    目前,本源量子已將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成功交付給用戶使用,這也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

    如今,在中安創谷科技園,本源量子又建起了兩間國內頂尖的實驗室,設有國內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張輝告訴記者,其中一間是做量子芯片研發、生產、制造的,另一間是做整機測試和組裝。就在這兩間實驗室里,即將誕生我國新一代量子計算機——“悟空”。

    張輝介紹,第一代“悟空”將有72比特。在量子計算領域,五六十比特是一個“分水嶺”,突破五六十比特,標志著具備了去探索更多實際量子計算應用的能力,讓量子計算機能更好地服務社會。“目前項目進展一切順利,請大家拭目以待。”張輝說。

    再次放眼那條云飛路,因為這幾年量子產業的集聚,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合肥地標,甚至導致很多人都只記得它后來的名字——“量子大道”。而更多像本源量子一樣的技術團隊,也正在新的起點創造新的故事,在廣闊創新版圖上劃定新的坐標。

    合報科學+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文 楊鋒/攝

    關鍵詞: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麻豆|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