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王春玲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資料圖】
成為品類頭部餐企,這恐怕是每位餐飲創始人們,終其一生的夢想。
特別是在沸騰的火鍋江湖里,前有海底撈依靠服務屹立潮頭,后有巴奴火鍋扛著產品主義大旗插旗全國,還有珮姐、撈王、朱光玉、楠火鍋們各自占山為王……
別說成為頭部,在這樣態勢下,能有一張站票,都足以振奮人心。
可偏有人,生來就不信邪、不服軟,敢于挑戰權威,自成一派。
我認識的餐飲朋友里就有這樣特別的一位,她在不占任何先發優勢的情況下,一不盲目跟風,二不打價格戰,而是在細分品類上異軍突起,6年連開26家直營店。最近又進軍北京開首店,日翻臺最高6次,排隊200桌,成為椰子雞火鍋響當當的頭部品牌。
那么,它是如何用最短時間從一家草莽品牌,迅速成長為品類頭部品牌的呢?
近日,職業餐飲網記者在椰妹椰子雞火鍋品牌北京媒體見面會上,對其創始人陳新進行了一場有關行業、有關后起之秀如何彎道超車的專訪。
動作一:
窄門切入:聚焦椰子雞火鍋
圣經里:耶穌對眾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
2017年,陳新做椰妹的時候,火鍋賽道已相當熱鬧,川渝火鍋更是一手遮天。
海底撈是川渝火鍋、巴奴是川渝火鍋、珮姐是川渝火鍋、楠火鍋是川渝火鍋。人們普遍認為,只有大賽道才能出現大機會、贏得大發展。
而在陳新看來,大賽道固然風光無兩,但競爭也更加激烈,人們永遠只會記住第一。懷著寧做鳳頭,不當雞尾的志氣,她果斷選擇大火鍋賽道里的窄門切入,聚焦椰子雞火鍋,在火鍋江湖掀起一股巨浪。
原因有三點:
一是隨著特種兵打卡式旅游熱,愜意的海風椰林景色成為了首選。作為海南名片的椰子雞曝光度大大增加,成為廣為人知的特色美食,市場熱度持續提升;
二是椰子雞并非網紅產品,已經流傳700年,是黎族人的美食精神圖騰,經受住了歲月的檢驗,耐打和抗周期性更強;
三是就味型本真來說,和川渝火鍋聚焦年輕人群不同,椰子雞火鍋鍋底更平和,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步孩童都可以享受的原生態美味。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定位,使得“椰妹”在高手如林的火鍋江湖中,憑借窄門切入迅速脫穎而出。
動作二:
產品區隔:用三只椰子,一只文昌雞做鍋底
是不是選擇了窄門切入,細分品類就可以高枕無憂享受品類紅利?
當然不是。2017年陳新做椰妹的時候,椰子雞火鍋江湖也風起云涌,整個品類面臨的窘境就是相似度太高,食材相似度高、門店相似度高、產品相似度高。
而自己創業的初衷就是做一個食材為王的連鎖品牌,所以,為了這一情懷,著眼椰妹出品具備區別于其它椰子雞火鍋的獨特內涵,椰妹全部門店均采用三只椰子雞、一只文昌雞,做現倒鍋底,并在門店門頭上體現。
給鍋底量化以后,不但顧客可以感受到品牌的真誠和食材的地道,也會倒逼門店自身管理和標準化,清晰地傳達品牌在食材選用方面的核心理念。
此外,在菜單設計上,也給顧客更多選擇的空間,像北京店創造了步步高升9小拼這種可以滿足不同口味需求的菜品組合;并新增了海南流行的糟粕醋火鍋產品,豐富了產品內容。
在主食矩陣上加入了廣東地區經典產品煲仔飯,這款產品自推出以來就倍受顧客喜愛,成為必點單品。
動作三:
制造情緒價值:在顧客面前“現砍”青皮椰,每個門店設砍椰亭
“頭部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和同行卷價格戰,而是用原創力推動行業升維,給顧客制造情緒價值。”
比如,茶飲業頭部企業霸王茶姬,今年宣布0奶精計劃;
比如,中餐頭部西貝,耗時十年進行有機莜麥種植,今年得以在全國350家門店全面實現莜面有機化;
……
2017年陳新開椰妹時,受“兌制椰水”影響,當時椰子雞火鍋正處于市場低谷。
當時椰子雞火鍋多數采用科技含量較高、高度標準化的冷鏈合成椰子水模式,這種模式的椰子水的優點是易保存、運輸方便、口味穩定統一、成本低廉;但缺點也同樣突出:口味單一,消費者存在健康焦慮,難以與現砍鮮椰相提并論。
彼時,“椰妹”創始人陳新和團隊決定迎難而上,從第一家店開始就放棄調制椰子水做湯底,26家門店都設立砍椰亭,僅現砍青皮椰一項就增加了不少成本,每個門店都要犧牲10—15平面積設砍椰亭,在房租如此高的今天,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魄力。
但陳新卻認為:這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正是因為難度太大,犧牲成本其他同行不愿意做,椰妹才能一枝獨秀路越走越寬。
雖然成本比較高,對物流有嚴苛要求,但是能當著顧客的面現砍青皮椰,這不是最好的制造情緒價值嗎?
動作四:
設護城河:攻克供應鏈運輸難題——直達!
相信看過馬伯庸撰寫《長安的荔枝》的時候,都被其跌宕起伏的運荔枝過程所折服。
現實,永遠不比書中容易。
因為做現砍椰子雞火鍋,對于椰妹品牌來說,供應鏈端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亞于當年運送荔枝到京城的難度。
首先,青皮椰子不同于其他人工處理后冷藏保存的椰子,它是從樹上摘下來后裝車直達門店,甜度適中,椰青素高,新鮮程度可媲美當季的新鮮水果,保存時間超不過5天,對運輸時效性提出了嚴峻考驗。
其次,“椰妹”的主要產品都是從田間地頭直接裝車送達餐廳,尤其是青皮椰子和文昌雞,椰子從海南椰林采摘運輸,到店搬運儲存,砍椰倒湯等,每個環節都異常艱辛,椰妹選擇攻克供應鏈運輸難題——直達!
每天天蒙蒙亮時,椰妹的摘椰工人就開始了繁忙的工作,用最短的時間將其運送到門店顧客的“餐桌”。
這6年“椰妹”一直在“死磕”新鮮食材的供應鏈運輸,保證每個后勤保障部門反應迅捷、執行標準高、組織實施到位、時效性高,從而保障每一餐的出品都始終品質如一,牢固建起屬于自己的品牌護城河。
動作五:
高舉高打:走出區域限制,進京開首店!
進京開店,是每一個餐飲創始人的夢想。
巴奴用了21年,費大廚用了25年。
對餐飲品牌來說,首店開在北京,既能提升品牌勢能和卡位,又能為未來全國布局開疆拓土提前“背書”。
陳新說:“一直以來,椰子雞行業固有的認知,都認為應該守著海南、深圳、廣東等地區,因為對食材新鮮度要求高,物流供應鏈要求高,跨區域管理難度大,走出來開店的品牌并不多,或者走出來很快又失敗退守回原地區。”
但椰妹從第一家店開始,就決定走全國直營連鎖的路線,前期的發展也一直在秉持這個方向,也經歷了進駐不同口味差別城市的多重挑戰。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我們始終認為,不要在一個地方蒙頭賺錢,要勇敢接受市場的挑戰,就算疫情三年我們也沒停下步伐,入駐北京之前我們已經進入全國10座城市,先后開出了20家直營門店。
我們始終覺得,做連鎖如果只能局限于區域,那就無法成為全國性品牌,所以還是要大膽地走出來。有困難克服困難,有問題解決問題,在開店中成長、在打勝仗中團建才是我們所追求的,這也是我們來北京開店的深層邏輯,我們堅信,一定要敢于在高勢能地區插旗,才能有機會成為真正成為品類頭部品牌。
職業餐飲網小結:
疫情后,大家都有感覺,那就是普遍陷入增長焦慮。
于是各種價格戰,各種花活層出不窮。椰妹的案例無疑給內卷的餐飲江湖提供了范本,開了好頭,最好的應對內卷的方法,就是回歸餐飲初心、回應行業規律去思考問題。
過去,我們說起市場,不是紅海就是藍海。但有時你需要找的,也許是二者的折衷空間,是紅海里的小藍點。
在一個確定成立的模式里,找到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然后一路深挖,建起自己的護城河,直到其他人追不上為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