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你們天天上門來看我、關心我,就像我的子女一樣!”瑞金市壬田鎮橋嶺村村民曾大爺感動地說。近日,該鎮橋嶺村村干部像往常一樣來到75歲的曾大爺家“敲門”,了解他的身體恢復情況。
原來,曾大爺的子女在外務工,他一個人在農村生活。今年5月,該村網格員在敲門行動中發現曾大爺上廁所時意外摔倒骨折,網格員立即通知村干部,第一時間把他送到醫院,曾大爺得到了及時救治。
近年來,瑞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工作要求,聚焦鄉村治理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堅持黨建引領、先行先試、探索實踐,采取“135”工作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格局。
一張網絡聯整體,推動基層組織“聚”起來。瑞金市按自然村民小組單元設置網格,將全市34個試點村劃分為373個網格,建立起“包聯干部+網格長+網格員+農戶”的治理架構。通過召開戶主會民主推選網格長和網格員,從黨員、婦女小組長、入黨積極分子、“五老”人士、致富帶頭人等當中擇優選配1472名網格員,并將組織、政法、宣傳、民政、司法等相關部門納入網格管理,推動服務、資源、力量向網格集聚。截至目前,該市通過“群眾點單、支部接單、鄉村亮單、群眾評單”方式,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471個。
三支隊伍強引領,全面服務群眾“動”起來。該市通過建強村班子隊伍、政法輕騎隊伍、志愿服務隊伍等三支隊伍,以“小作為”踐行“大擔當”。通過舉辦鄉村治理專題培訓、開設“鄉村治理·村書記課堂”,推動村“兩委”干部學治理、懂治理、善治理。整合基層政法干警、綜治干部、網格員隊伍、志愿者隊伍等力量,按照“1名班子成員+4個政法單位各派1名干警+1名律師+1名心理工作者”模式組建了18支“政法輕騎隊”下沉一線,成為響應群眾訴求、服務社會治理的“急先鋒”。廣泛發動黨員、村民小組長、“五老”人員、鄉賢等能人力量,組成志愿者服務隊伍,凝聚治理合力。
五項機制促發展,引領鄉村治理“活”起來。瑞金市通過在各村推行“一組三會”(即“黨小組+戶主會、理事會、監事會”)自治模式,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推進鄉風文明、產業發展和公益事業。建立村規民約治理制度,完善社會治安、環境衛生、婚姻家庭、村風民俗、低價彩禮等內容,規范村民行為。各鄉鎮依托當地紅色資源,讓群眾從治理的客體轉變為參與的主體,切實用“紅色引擎”激活鄉村治理“一池春水”。結合數字鄉村建設試點,豐富和優化治安監控、平臺互動、服務民生等功能,提升數字鄉村治理效能。同時,健全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按照無職黨員綜合素質、文化程度、技術特長、身體狀況等分類建立臺賬,圍繞鄉村治理等重難點問題設置崗位,今年以來成功動員773名無職黨員到各自崗位“發光發熱”。
(見習記者呂微 通訊員謝友峰)
[責任編輯: 高忠媛]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