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齊魯晚報記者 閆明 通訊員 劉銘 崔廣勛
日前,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首款地方財政補貼性海水養殖波高指數保險簽單落地,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煙臺市中心支公司為煙臺潤豐苑海洋科技公司的2980畝牡蠣提供風險保障596萬元。同時,借助蓬萊區投放的100萬元財政補貼資金,該公司面向海水養殖主體開辦的有效波高、水溫、鹽度以及POC(海水顆粒有機碳)等涉及海水養殖的指數型系列保險正在同步推進中,項目完成后可為海水養殖產業提供風險保障2800余萬元。
海洋漁業屬于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產業,具有不可抗力、影響大、損失重、施救難等風險特點,嚴重影響了產業持續穩定發展。風險難以預估和控制、災害損失難查勘、賠付金額難確定,也制約了海洋漁業保險的推進,致使漁業生產一直缺乏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與規避手段。中國人壽財險煙臺市中心支公司敢為人先,多次到蓬萊區等沿線海岸養殖區域進行先導性、創新性市場需求和險種調研,從為海洋漁業提供意外事故和自然災害風險保障,助力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系統性設計出發,通過科技賦能不斷提高數據化及信息化管理水平,綜合運用當地海洋氣象數據、不同海洋漁業產品的生長特性和規律,先后研發出浮閥養殖扇貝和牡蠣浪高指數保險、對蝦養殖水溫指數保險、底播海參養殖鹽度指數保險、海草床和海帶及貝類養殖POC碳匯保險等系列海洋漁業保險產品。
本次承保的牡蠣波高指數保險以有效波高為保險責任,是在風力指數、天氣指數保險基礎上的更新迭代,很大程度避免了因氣象站點選擇與養殖區域距離較遠產生的基差風險。它通過遙感氣象指數和海洋大數據的應用,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每個海域的天氣、風力和波高情況。當投保養殖海域有效波高達到或超過約定閾值時,視為發生保險事故,中國人壽財險將按約定金額給予經濟賠償,徹底解決了傳統型水產養殖保險出險后難以確定損失原因和損失程度的問題。此險種具有“觸發即賠”的特性,理賠時無需現場查勘定損,有效解決了保險理賠階段定損難的技術問題,不僅適用于牡蠣養殖,還可以在海帶、扇貝等各類浮筏海水養殖業中推廣應用。該保險方案得到了蓬萊區政府的充分認可和大力支持,財政配套補貼保費的60%,調動了海水養殖企業的參保積極性。
為了實現海洋保險產品由傳統的災后補償向災前預防、災后補償雙向保障的全面升級,中國人壽財險煙臺市中心支公司還借助公司開發的衛星遙感和海洋大數據系統信息平臺,在提高承保質量和理賠透明度的同時,為養殖主體提供海洋養殖氣象等系列數據信息服務,開創了山東水產養殖領域災前預防損失責任的先河,為海洋漁業經濟健康穩健發展保駕護航。為了盡快建立政府、險企、養殖主體“三位一體”的產業保險長效機制,下一步,中國人壽財險將本著“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增強大面積推廣應用力度,提高海水養殖產業抵御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
“中國人壽財險在保障漁業生產安全、推進海洋碳匯保險保障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為漁業養殖主體災后恢復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壽財險煙臺市中心支公司總經理程航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今后,公司將著力構建多元化的漁業保障服務機制,為漁業養殖主體提供個性化的保險保障,助力‘海洋牧場’建設,護航‘耕海牧漁’。同時,融入國家‘雙碳’戰略,加快‘藍碳’保險業務探索,將保障海草床等藻類、貝類損毀導致的碳匯損失作為保險責任,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