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漫畫 李雪
視覺盲區內,竟然“藏”了那么多我們看不到的東西……今年秋季學期“開學第一課”,石嘴山市公安局的警察蜀黍們兵分多路,走進轄區大中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采取警車視覺盲區體驗、交通安全游戲棋盤等形式,與學生們開展互動交通安全常識體驗,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安全第一課。
這場視覺盲區的演練,讓人很容易想起前段時間網上非常火的一段測試視頻:一輛SUV車型的盲區內竟然能藏下75個孩子!不少網友在留言區直呼“太可怕”“沒想到”。而在石嘴山市中小學“開學第一課”上,參加演練的學生和老師也發出了相同的驚呼聲,更有不少老師感慨:過去在駕校學習時,教練要求上車前要繞車一圈,查看車輛狀況及周圍的情況,但在現實中,往往忽略了這一環節,以后真不敢大意了。
一場現場體驗課,讓師生們心有觸動、有所收獲,這也充分說明,安全宣傳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走心入腦的安全教育模式尤為可貴。
據研究統計,生活中7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可以說,人是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其實,不只是交通安全,還有諸如人身安全、生產安全、財產安全、信息安全等等,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都會面對,而能否守好安全關口,往往取決于每個人一念之間的判斷和選擇。日常里我們接受過什么樣的安全教育,樹立了什么樣的安全意識,都會影響我們關鍵時刻的反應和抉擇。
今天,信息媒介日益發達,傳播手段更加多元,怎樣讓安全教育更有效果、更觸動人心,如何令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漠視安全而帶來的可怕后果,從而讓“安全無小事,時刻記心中”成為普遍共識,這已成為當下安全宣傳教育的關注點和著力點。近年來,為增強群眾的安全意識,很多地方借助高科技和新媒體的力量,探索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宣教模式。比如,真人情景劇、模擬演示視頻、對比實驗節目、“沉浸式”教育等等,令人眼前一亮。在寧夏,《鴻勝說交通》欄目幾乎家喻戶曉,“網紅警官”楊鴻勝用群眾身邊的道路交通安全案例,開展安全普法教育,讓文明交通理念浸潤心田。近段時間以來,細心的市民或許會發現,在公交車、站臺、社區內的電子屏幕上,滾動播放的安全公開課、反詐宣傳情景劇、防拐科普視頻,其中不乏本土原創作品;一些單位還會邀請專業急救工作者,開展安全教育課,不僅有視頻有講解,員工更可以參與演練,學習心肺復蘇急救、實操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等。
當安全教育一改陳舊的面孔、千篇一律的模式,變成走心的精準宣教,才能打動人心、深入人心,帶動人們觀念的轉變、行動的變化,主動成為放心可靠的“安全員”。而這,正是宣教的初衷,也是最終目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