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選擇國際學校的家長和同學,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英語焦慮”。
因為在這里,英語不只是一門學科,更像是一項必備技能、交流的工具。尤其是對于到中學階段,計劃升入海外高校學習的同學們而言,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獲得英語的提升?如何利用英語這個工具更好的去培養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為今后的海外學習做好準備,都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致知,英語教學一直是學校十分看重的部分,而在致知中學部,英語是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這是英語教學組根據孩子的適應性程度而制定的教學方式,那么在這里,老師們是如何制定和實行適合孩子的英語學習策略呢?又是如何支持孩子們的英語成長?
(相關資料圖)
本期內容,我們邀請了中學部的英語老師們來聊聊致知中學部的英語教學,同時帶大家走進致知中學的英語課堂。
語分層
中學的英語學科負責人Stephen老師有著17年的教學經歷,他曾在英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學校工作過,有著豐富的國際教育經驗,在他看來,在中學實施的英語分層非常適合學生能力的匹配,也讓學生們能夠感覺到適合自己,并有一定的挑戰。
為什么致知中學部要實施英語分層教學?
Stephen分享,學生在英語水平上其實是層次不齊的,有的孩子需要專注于學習單詞,有的需要學習將單詞連接成句子,也有一些孩子達到母語使用者的水平,因此在一個班級里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是不太現實的。
所以致知中學部根據語言能力和需求給學生進行分層,在教學過程,學校使用的資源是也盡量匹配學生的英語水平,比如其中有來自國家地理公司的產品,它是專門為語言學習者設計的,這些資源實際上和美國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的資源差不多,我們希望孩子們如果前往海外學習,可以立刻并正常過渡到他們的英語課堂中,和母語使用者一起學習,這也是我們的目標。
在致知每學年伊始的時候,學生們需要完成MAP測試,這也決定了孩子們即將前往哪一層的班級上課。測試的結果可以讓老師們快速了解學生閱讀和語言使用,以及他們語言技能的基礎水平。
除此之外,我們給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評估,這樣老師就可以清楚了解他們的寫作水平,并且通過定期訪問對話的形式和每個學生進行交談,掌握他們的聽力和口語能力。過程中老師還會使用配套補充閱讀資源Achieve3000,比如藍思值400和藍思值700到900的內容長難度、語言級別是不一樣的,所以藍思值不同的學生拿到的就算是同一篇題目的文章,閱讀的內容也是會不同,在這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能夠從后臺看到學生這個什么時間做的、第一次嘗試的正確率是多少、第二次嘗試的正確率等等,老師便能在這個過程中推測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觀測到他學習的進步空間,如果學生在各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老師就會向高一層級的老師推薦這位學生。
但老師也會根據孩子具體的英語水平進行考量,一般會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提升,不會一下子把孩子推向最高的level,而是讓他們慢慢適應和掌握語言,這也有利于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和發展。
#1
基礎層級: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孩子在最初的MAP測試中展現出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會先進入到基礎層級的班級進行學習。在這里,課堂教學是如何實施的?老師又有哪些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我們邀請到了負責Phase 1&2教學的蘇老師進行分享:
Kevin老師:
對于這個層級的孩子來說,他們面臨很大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提升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我們目前會選用一些比較有趣的英文文章來進行教學,這其中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生詞量,但不會完全不理解,另外我們目前在教孩子的事如何做閱讀的策略,無論學生身處幾年級,都需要用到的這個閱讀策略,因為我們學校IB部的孩子以后應對的考試是進行海外大學申請時需要的測試,在這些考試中,在做閱讀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我從頭開始幫助他們去解決這些問題,習慣這些問題,適應這些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1&2的層級中,孩子的英語水平基礎相對薄弱,那么首先我們需要做的是建立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老師與家長的關系、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分層的概念是非常好,因為它把所有不同等級的孩子區分開來,差不多水平的孩子可以在一起共同進步,就不會太造成有高有低的情況,我們需要先培養孩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因為家長是第一課堂,所以我也跟家長進行一些深入的溝通,讓他們在家的時候幫助孩子鞏固課堂的一些學習內容。
目前我在進行班級教學的時候主要通過閱讀去建立他們的詞匯量,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是完全按照美國Common Core的要求,目前我實施的教學方法是通過閱讀建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然后孩子們通過閱讀對單詞量有一個積累,孩子的每一篇在課上學習的閱讀回家需要和家長有一個溝通,這樣做到了家校共同對學習進度的監督,通過逐步培養起來的英語學習習慣對他們這個階段來說是很重要的。
#2
中等層級:夯實閱讀和寫作技能
對于中等層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已經擁有了使用英語的技能,但是還沒有達到接近母語的水平,在這個層級中,老師們會根據孩子們的特性進行閱讀和寫作技能的夯實和打造,下面我們邀請負責3、4層級教學的Jodie和Justin老師來為我們分享:
Jodie老師:
我們第三個層級相對其他幾個級別來說,側重點是在寫作這一塊,我的課堂上無論是聽說讀,最終的產出都是寫,因為對于致知的學生來說,孩子們有非常好的聽說環境,因為國際教師比較多,比如在科學課、數學課上他們都有跟外教交流的機會,所以相對來講,他們的弱項是寫作,所以我們在這個層級中側重點就是寫。無論是讀什么內容、聽什么內容、最終產出都是寫作,說的內容也是先有寫的過程,進而有口語上的產出。
在對學生的評估這一塊,我們有過程性評估以及一學期兩次的總結性評估,過程性評估形式是比較多樣的,包括家庭作業、課內作業、平時的課堂測試以及一些課堂展示和小組活動,這些都是過程性評估,平時我們練習過的內容、學習過的一些技巧會在總結性評價里邊有所呈現。
總結性評估相對來說比較靈活,比如說閱讀這一塊,有時候是讀一些小故事或者是一些即時性的文章,都是和我們學過的單元主題緊密結合,像口語這一塊我們會讓孩子做presentation。
比如之前做的文化主題的presentation,整個單元都是在講文化的碰撞,我們最后給學生做的總結性評估是讓他們自己創造一個新的文化,他們會做己創造文化的海報,包括國旗、節日、語言、傳統服飾等等元素,并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展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能從之前學過的文章里邊吸收多少詞匯、閱讀的技巧以及寫作的技巧。學生在制作新文化的過程中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組織語言的能力,最后看是否能夠把想法付諸于文字或是語言表達,這就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把聽說讀寫四項以及我們平時學過的各種技能技巧都融合在一起的評價,讓學生綜合的有一個產出的過程。
Justin老師:
我現在教授第三和第四層級的MYP語言習得,這個層級大部分是已經擁有英語能力,但還沒有準備好進入語言和文學這一高階的學習的學生,我們會使用國家地理的英語學習資源幫助孩子們進行提升。
我們會圍繞美國Common Core里的一些時代問題進行閱讀,例如,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民權,然后我們讓孩子以不同的形式,用不同的段落寫一系列文章,然后評估孩子們在英語閱讀、寫作、聽力和口語的掌握情況。我們想用一些時代性的話題來讓學生對學習英語提起興趣。我們最近對學生進行的評估,要求學生可以在閱讀、寫作中談論像馬丁·路德·金這樣的人——包括20世紀60年代的反種族隔離法、民權運動和非暴力抗議—在這樣的評估中,我們能感受到精彩的課堂,有些學生真的很突出,他們可以用英文閱讀、書寫和談論這些非常重要的時代問題,這都是他們取得的實質性進步。
英語分級的優勢是你可以確定學生個人需要什么,理解他們需要做些什么來提高,這樣每節課我們都會設定一個成功的標準,學生會反思他們在課堂上取得了多大的進步,知道他們正努力達到了什么水平,需要做什么來提高到下一個水平。
#3
高階層級:加強沉浸式英文環境
對于高階層級來說,他們中大多數學生都達到了接近母語或已經是母語的水平,這個層級也是由Stephen老師親自任教,在課堂中,他會營造一種多方位的英文環境,給孩子們更多的英語學習支持,一起來聽聽他的分享吧:
Stephen老師:
對于最高等級水平的學生來說,這些孩子通常都達到了接近母語或母語水平,我們會把他們當作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課堂上的孩子,采用一樣的教學方法,但即使是最高層級的班級里,仍然存在混合能力的情況,有些學生的英語技能高于其他人,所以老師會給到孩子一些區分,如果一些學生學有余力,我們會獨立給他們提供支持。
任何學生在英語不是第一語言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的一大挑戰是他們不會一直接觸英語,所以我們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在致知,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他們未來80%的課堂教學都將使用英語,但當他們回家后、和朋友交談時,都會用中文進行交流,接觸到的社交媒體、網絡信息都是中文,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像在國外的孩子那樣有著沉浸式的英語環境,語言使用率還不是特別高,所以還需要在課堂中更好地去吸收。
但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學生們的進步讓我印象深刻。我們有很多非母語學生,但他們的英語表現遠遠高于母語學生。例如,我們有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閱讀水平約為1400至1500藍思值,這是通常在大學一年級達到的閱讀水平,對于非母語學生來說,六年級的孩子達到這個水平顯然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我們有七年級的學生,她正在學習課程資料和作業通常是在美國高中的十年級水平,我們給她做了額外的支持。
所以在我們學校,有許多這些非母語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水平已經比母語的學生還要高。當我們用MAP測試他們時,我發現這些孩子的語言使用率是百分之九十九的,這無疑是非常亮眼的。
孩子們在分層教學下,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更好的吸收新知和溫習所學,并且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正是因為見證了孩子們的點滴成長,才讓學校更加期待他們接下來的學習旅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