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終端新能源汽車及儲能行業持續發力影響,過去三年,行業對碳酸鋰的需求呈現跳躍式增長,上游鋰價也經歷了長達三年的大牛市,以電池級碳酸鋰為例,價格由2020年低點的4萬元/噸持續上漲,2022年一度漲至歷史最高點56.75萬元/噸。
步入2023年后,碳酸鋰價格轉頭向下,4月份一度跌破20萬元/噸,不到半年跌幅超60%。自5月中旬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穩定在30萬元/噸左右,但相比2022年高點也近乎“腰斬”。
(資料圖)
碳酸鋰價格暴跌,上游鋰礦股首當其沖,前幾年賺得盆滿缽滿的一眾廠商如今業績可謂慘不忍睹。往后看,鋰礦股業績“滑坡”為產業鏈拉響了什么警報?鋰電產業上下游是否到了利潤再分配的節點?
01
凈利暴跌95%,西藏礦業拉響警報
日前,西藏礦業披露業績預告,拉開了鋰電上游公司上半年業績遇冷的序幕。
公告顯示,西藏礦業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僅2000萬元-3000萬元,同比下降93.69%-95.79%,上年同期公司凈利潤為4.75億元。環比一季度,西藏礦業利潤也進一步下跌。據公司一季報,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為1739萬元,以此計算,西藏礦業二季度利潤環比降幅在27%~84%。
對于業績“滑坡”,西藏礦業稱,因上半年鋰鹽市場行情跌宕起伏,導致下游加工廠不敢接貨。加之電池廠以按需采購為主,上半年放緩采購節奏,下游需求不穩定。而近期部分鋰鹽廠出貨量增加,順勢下調市場報價,也導致市場成交價大幅下調。
簡單來說,就是鋰鹽量價齊跌導致業績下滑,這也幾乎是所有鋰鹽企業都面臨的問題。
價格方面,以電池級碳酸鋰為例,從2022年底的51萬元/噸跌至今年4月底的18萬元/噸,今年5月再次反彈至30萬元/噸附近。鋰鹽價格大起大落,直接影響了鋰鹽廠商的毛利率。2022年,西藏礦業毛利率達到了90%以上,2023一季度跌至75%,二季度恐將繼續下滑。
銷量方面,在1-4月份碳酸鋰殺跌過程中,貿易商買到手就面臨“浮虧”,因此下游企業紛紛化身“等等黨”,大量鋰鹽積壓在鋰鹽廠手中,銷量下滑成為業內普遍現象。百川盈孚數據顯示,2023年初以來,碳酸鋰庫存由7202噸增長至4月的54917噸,漲幅達662.5%。直到5月碳酸鋰價格企穩,銷量才逐步好轉。
在碳酸鋰價格劇烈下滑過程中,上游廠商利潤明顯承壓將會是大概率事件。西藏礦業此次業績“跳水”,也是上游廠商業績承壓的縮影。隨著上市公司業績持續披露,接下來或許會出現更多類似案例。
02
證監會批準,碳酸鋰報價“有所依”
事實上,碳酸鋰價格高位運行不可持續早有端倪。
第一,越來越多鋰礦“玩家”的加入,主產國鋰礦供應量的增加,在供給端造成了愈發過剩的局面。據華安證券此前預測,2023年全球碳酸鋰供給量為101.67萬噸LCE當量,需求端為89.08萬噸LCE當量。產能過剩隱憂已現。
第二,當前鋰鹽產品的市場報價相對混亂,至今未形成統一、成熟的價格體系。缺少價格指引和預期管理,也是導致鋰價巨幅波動的原因之一。
第三,能源金屬板塊在鋰價仍上漲之時就已見頂。股價反映的往往是預期,鋰礦股2022年業績的高速增長已經反映在2021年的股價中,而2022年以來的股價頹勢反映的則是市場對2023年業績的悲觀。
以西藏礦業為例,其股價于2022年7月步入下行通道,近一年已經“腰斬”;若是對比2021年9月86.52元/股的歷史高點,跌幅已達65%。能源金屬板塊指數也是類似走勢,近一年板塊指數跌幅已超過40%,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近一年股價均迎來深跌。
短期來看,碳酸鋰價格已經趨于穩定。據上海有色網SMM數據,電池級碳酸鋰7月13日均價報30.45萬元/噸,環比略有下跌,但近兩個多月基本保持穩定。
不過,有了過去一年碳酸鋰大起大落的前車之鑒,上游鋰鹽廠商亟需新手段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期貨、期權等套期保值工具成了首選。同時,監管層也在助力產業鏈完善相關工具,規范碳酸鋰定價。
7月11日,廣州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廣期所”)發布碳酸鋰期貨和碳酸鋰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而在不久前,證監會發布通知,同意廣期所碳酸鋰期貨及期權注冊。這意味著廣期所第二個品種碳酸鋰期貨、期權進入上市倒計時。
此次即將上市的碳酸鋰期貨意義非凡,是全球范圍內首個以實物交割的碳酸鋰期貨品種,業界對此也翹首以待。
宜春銀鋰新能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詠志認為,碳酸鋰期貨是現貨市場的延伸,碳酸鋰期貨的上市,有利于避免企業在價格急劇波動時對生產計劃和利潤預測上過度偏離,幫助上游企業規避價格波動風險。
此外,上市碳酸鋰期貨將成為現貨結算定價的錨,填補產業缺少風險管理工具的空白,通過期現聯動機制等方式,可以不斷穩定市場價格體系,碳酸鋰現貨報價“大起大落”或成為歷史。這對服務鋰鹽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也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國內鋰資源定價權將不斷強化。
對于上游鋰礦企業而言,碳酸鋰期貨的推出也是一個機遇。
目前,包括贛鋒鋰業、永興材料、江特電機、盛新鋰能等在內的上市公司已發布《關于申請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指定交割廠庫的公告》,并表示將充分利用碳酸鋰指定交割廠庫的特性,把現貨市場、期貨市場、交割廠庫三者有機結合,進一步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公司健康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廣期所的規劃版圖中,新能源期貨品種還包括多晶硅、鋰、稀土、鉑、鈀,此類新品種有濃厚的新能源色彩,相關產品多為新能源產業鏈上游核心原料,此后,新能源產業上游原材料報價均有望回歸理性。
03
鋰電產業利潤再分配時點已至?
碳酸鋰價格劇烈波動,一度影響了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使得產業發展呈現兩種極端:利潤向上游集中、壓力向下游傳導。
過去一年,整車廠商向電池廠“開炮”,稱動力電池價格上漲導致公司旗下不同車型的單車成本上漲,對企業經營造成較大干擾。而電池廠則“甩鍋”鋰礦企業,稱原材料價格上漲太多,電池廠也只是在為鋰礦企業打工。
可以看出,碳酸鋰價格變動頻繁,無論是對于產業鏈中游的生產企業,還是下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都容易帶來不利影響。隨著碳酸鋰現貨價格回歸平穩、期貨產品幫助定價回歸理性,鋰電產業的利潤再分配時點是否已經到來?
首先,從鋰礦價格來看。
作為上游原材料公司,鋰礦企業產品高度雷同,不用差異化競爭,研發上幾乎不需要持續投入,因此市場對相關公司的看好程度普遍不如下游。同時,碳酸鋰等原材料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近幾年享受了好景氣,也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诖?,市場認為碳酸鋰想要繼續高價并不容易。
據不完全統計,已經發布中期策略報告的5家機構中,僅有海通證券一家認為下半年“能源金屬價格有望偏強運行”,其他機構均看空下半年鋰價,30萬元/噸為合理區間,但仍有短期波動風險。對于未來的定價,波動幅度與合理性將更加取決于健康的產業環境。
光大期貨有色研究總監展大鵬表示,從短期來看,現貨價格穩定在29-30萬/噸左右。今年下半年來看,過剩預期將使得價格承壓下行。未來3-5年,礦業界認為價格中樞可能回到甚至低于20萬元/噸的水平,且波動幅度顯著減小。
其次,從產業鏈上下游盈利來看。
今年以前,上游鋰礦雖然賺得“盆滿缽滿”,但市場更看好的還是中下游企業,鋰電產業利潤向上游傾斜,估值卻在往下游傾斜。2023年上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快速下降導致電池企業成本壓力趨緩,國內電池企業普遍盈利有所修復,材料企業受庫存和需求放緩影響則仍保持較低的盈利水平;隨著中游材料端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多個環節逐漸進入洗牌階段,企業盈利進入觸底區間。
申萬宏源認為,鋰電產業鏈正面臨利潤再分配,新技術將提速。在行業盈利觸底的周期中,具備競爭優勢的行業龍頭有望脫穎而出。新技術方面,CTP/4680/鈉電/復合集流體產業化提速,2023年往后有望逐步規?;瘧?,帶動細分領域需求和價值量提升。相關配置方面,建議:
從穩盈利和優格局出發,同時兼顧預期彈性,關注競爭格局較好的電池、隔膜、結構件、海外環節,以及4680、鈉電等新技術量產進程,推薦關注寧德時代、恩捷股份、科達利、鵬輝能源、珠海冠宇、當升科技、廈鎢新能、湖南裕能、璞泰來、杉杉股份。
原文標題:鋰礦股拉響業績警報!產業鏈利潤再分配時點已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