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核心結論:①7 月港股漲幅較大,主要源于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政策預期帶動基本面改善預期增強,疊加海外流動性改善。②23Q2 公募投資港股采取啞鈴策略,加倉高股息的石油石化板塊和受益于政策支持與技術變革的科技板塊,減倉消費和金融地產板塊。③從概念角度看,23Q2 基金加倉互聯網、電力和生物科技,減倉運動服飾、啤酒和消費電子。
市場回顧:7 月全球主要股市大多上漲,港股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指數漲幅最大。從7 月全球重要股指表現看,全球股市呈普漲格局。A 股方面:滬深300 指數7 月累計漲幅/最大漲幅為4.5%/7.0%,創業板指為1.0%/5.3%;港股方面:恒生指數為6.1%/11.4%,恒生科技指數為16.3%/21.7%;美股方面:標普500 指數為3.0%/5.1%,納斯達克指數為3.8%/6.5%;其他市場:
英國富時100 累計漲幅/最大漲幅為2.2%/6.7%,德國DAX 為2.0%/6.7%,法國CAC40 為1.0%/6.3%,日經225 指數7 月累計跌幅/最大跌幅為-0.1%/-5.8%。從行業表現看,7 月港股可選消費(11.9%)、信息技術(8.8%)、醫療保健(6.9%)漲幅居前,公用事業(-1.9%)、能源(-1.1%)下跌;7月美股各行業普漲,能源(8.2%)、金融(5.8%)、材料(3.7%)漲幅居前,只有電信服務(-2.4%)下跌。
23Q2 公募基金對港股有所減持,持股集中度略有降低。23Q2 可以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公募基金發行基本與一季度持平,節奏自3 月高點后有所放緩。
從整體倉位看,公募基金對港股有所減持,截止23Q2 主動偏股型基金重倉股中港股持股市值占比為9.1%,相較23Q1 環比下降0.8 個百分點。從持股集中度看,23Q2 主動偏股型基金重倉股中前10 大/前20 大重倉股市值占比分別為60.6%/73.5%,相較23Q1 環比下降0.7/0.1 個百分點,持倉集中度略有降低。
23Q2 公募基金采取啞鈴策略投資港股市場。23Q2 公募基金加倉了高股息的石油石化板塊和受益于政策支持與技術變革的科技板塊,減倉消費和金融地產板塊。23Q2 港股科技板塊剔除股價影響后的增持幅度為2.6 個百分點,能源材料板塊為1.5 個百分點,制造板塊為0.8 個百分點;23Q2 港股金融地產板塊剔除股價影響后的減持幅度為2.8 個百分點,消費板塊為2.1 個百分點。
從細分行業角度看,23Q2 基金主要加倉港股通信、傳媒和石油石化,主要減倉港股銀行、紡織服飾和煤炭。23Q2 基金主要加倉港股通信、傳媒和石油石化,三個行業剔除股價影響后的增持幅度分別為1.5、1.4、1.4 個百分點;23Q2 基金主要減倉港股銀行、紡織服飾和煤炭,三個行業剔除股價影響后的減持幅度分別為2.1、1.5、0.7 個百分點。
從概念板塊角度看,23Q2 基金主要加倉港股互聯網、電力和生物科技,減倉港股運動服飾、啤酒和消費電子。23Q2 基金主要加倉互聯網板塊,其中重點加倉了互聯網龍頭騰訊控股和外賣平臺龍頭美團-W;基金還加倉了電力板塊,主要加倉的是綜合性能源集團;基金也加倉了生物科技板塊,主要加倉的是創新藥企。23Q2 基金減持了運動服飾板塊,主要減持的是李寧和安踏體育;基金還減持了啤酒板塊和消費電子板塊。
風險提示:美聯儲加息超預期,地緣政治關系惡化,國內經濟復蘇不及預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