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步伐,促進農民致富增收,莒南縣洙邊鎮東夾河村依托特色產業,積極發展新形勢下村企結對聯建機制,持續打響叫亮“憶鐮”品牌,助推鄉村共同富裕。
規范管理提標準。在板栗提質上下功夫,調研板栗市場,爭取專家支持,選育優良品種,引進新品種“家和7號”,預期每畝增收1000元左右;依托國家地理標志,依托“一籃栗子”的紅色故事,注冊“憶鐮”商標;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牽頭,強化技術服務,加強板栗林間管理,提升板栗產量與質量。同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謀劃合作社加工廠項目,加快冷藏庫、加工庫及其他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板栗產業提質發展。
村企聯建增效能。村企“聯姻”,以“企”之長補“村”之短。在省紀委派駐家和村第一書記協調下,村集體與企業開展合作,探討“村集體+企業+農戶”發展路徑,新修生產路3萬平方米,流轉200畝土地種植福鼎大白、鄂茶一號等有機茶,打造“黨建引領+村企共建”有機茶基地,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做到線上線下全網發展。主動挖掘和用活茶文化、特色資源,講好洙邊茶文化故事,以茶旅融合促發展。目前產品主要有“憶廉”栗香茶、綠茶、白茶等。村集體年可增收18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20個,群眾新增年收入1萬元。
品牌經營擴影響。前期主要以工廠代工形式,隨著銷量的增加,過渡到以本地板栗代加工和自己建工廠加工形式,依托冷藏庫延長板栗銷售期,整體包裝、整體營銷,積極參加各種推介活動,通過商超代理、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多渠道宣傳推廣,打造特色品牌,增強產品知名度、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創建板栗和茶葉IP形象——陳家和、陳家興,打響叫亮“憶鐮”品牌。同時聯合縣域內第一書記村農產品和鎮域食品企業,以“憶鐮”品牌為中心,延伸出蔬菜水果干、煎餅、披薩等助農產品。預計可增加集體收入15萬元。
通訊員 閆瑞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