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盒人三國歷險記,快來幫紙盒人闖三國
紙盒人三國歷險記,快來幫紙盒人闖三國
紙盒人三國歷險記,快來幫紙盒人闖三國
【資料圖】
紙盒人三國歷險記,快來幫紙盒人闖三國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撕破臉,兩軍在黃河兩岸列陣對峙。關羽主動請纓,出戰秒殺顏良后,微笑著說:“我不欠你了,曹公。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我畢生追求的,不過是‘不負’二字。”
關羽出身于河東郡解縣一個貧苦人家,年輕時的關羽是個熱血青年。因為看不慣公差,醉酒后仗勢欺人,一不小心出手過重,打死一個公差。
東漢末年,平民打死公差是殺頭的謀反大罪。為了躲避追捕,關羽只好跑路,亡命天涯。途中,遇到招賢納友的劉備,管吃管住,發財還分錢。
經過一番思考后,關羽跟賣草鞋的張飛一起跟劉備結拜為三兄弟。典故”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來自劉關張結拜異姓三兄弟闖三國的故事。
自此后關羽和張飛,追隨劉備闖天下。劉備到哪兒,關張二人到哪兒,一路走來,劉備也未曾辜負關張兩位兄弟。
公元200年某天,劉備自己騎馬跑到山東投奔袁紹,關羽卻被曹操活捉。英雄惜英雄的曹操,抓到關羽后,想把他招攬過來,又是送房子、送美女,送車,隔三差五請關羽喝酒吃飯,培養感情。
曹操給他的待遇,都是劉備不能提供的,換作其它人,估計早就投降表示效忠了。可是關羽卻對曹操說:“你對我這么好,我可以幫你。但是只要有我兄長的消息,我就必須馬上走人。
正是關羽這一番話,讓曹操明白了,什么是真朋友。酒桌上那些阿諛奉承的朋友,不過是逢場作戲,在落魄的時候對你不離不棄的人,才是值得深交的真朋友。
為了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關羽幫曹操斬了顏良。回到家中脫下曹操給他特制的華服,放棄曹操授給他“漢壽亭候”的官印。
不帶一片云彩的離開,投奔劉備而去。曹操是個明白人,他知道像關羽這樣的人,是真正的義士,他追求的是心中所秉持的信仰和道義,并不是能被權力、財富和美女所誘惑的,這樣的人可以被暫時打敗,卻絕不會變節。
曹操雖然不喜歡關羽對自己的背叛,但也不得不尊重他的堅持和選擇。寧愿看著關羽離去,也不愿派人追殺。
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的關羽,同時迎來張飛。三兄弟再次相聚。人還在,夢想依然在。八年后,就是208年,等來一個機會。
掃平中原后的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219年劉備第一次戰勝了曹操,成為了漢中王,走上人生小巔峰。
大哥劉備事業成功,離不開關羽和張飛兩兄弟的幫襯。關羽這年,為劉備堅守荊州,以一人之力左右天下局勢,此時關羽可謂是“威震華夏”。
創下三分天下,三國鼎立的天下格局。為人正直重情重義的關羽,領兵打仗10年,從沒有過屠城濫殺的行為,成為軍人普世價值的標桿歷史人物。對朋友有義氣,只要承諾了,便終身不負。
交朋友,當交關羽。這樣一個道德品格完美的人,在亂世之中,也難逃兵敗麥城,被殺的命運。據說他死后“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千百年之后,留在天地間,被后世人所供奉景仰的只有“武圣”關羽。
世間最好的朋友,莫過于關羽。你心中真朋友,具備什么樣的品行呢?
跟零露讀史 品詩詞,風雅自來。
#歷史##我在頭條搞創作##中國歷史人物#
書單:9本已完結召喚文臣武將類架空歷史小說,[emailprotected]
第一本《三國之召喚猛將》作者:青銅劍客 字數:501.6萬
第二本《三國之無限召喚》作者:堂燕歸來 字數:423.8萬
第三本《中華武將召喚系統》作者:酸奶酪 字數:208.8萬
第四本《三國之召喚時代》作者:無知浪子 字數:239.82萬
第五本《召喚之三國極品帝王》作者:涼風破曉 字數:147.51萬
第六本《帶著系統闖三國》作者:耳東 字數:100萬
第七本《隋末之大亂世召喚》作者:鳳溪凰躍 字數:145萬
第八本《異界華夏之召喚名將》作者:鬼面青衣 字數:63.54萬
第九本《三國之超級召喚系統》作者:姜梵 字數:342.8萬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點贊、轉發、收藏、支持,另外書單的小說在本人主頁有更詳細的推薦,點擊鏈接即可前往,歡迎各位觀賞!
9本已完結召喚文臣武將類架空歷史小說,二十四朝人杰共襄盛舉
公元249年秋,姜維進攻雍州。郭淮與陳泰率軍抵御,郭淮采用圍點打援(目的不是為了進攻敵人,而是進攻敵人的增援部隊)的策略,讓鄧艾和徐質切斷蜀軍的水源與主要道路,堅守不戰。蜀軍糧食匱乏,靠雪水度日。
姜維率軍來救,來到牛頭山遇見陳泰。陳泰與郭淮切斷姜維退路,姜維提前發現,迅速撤走。
因為這一仗,神話了諸葛亮。姜維被困在牛頭山上,無水可喝。諸葛亮托夢姜維,建好祭臺,后來就有半池的水,以保大軍有水喝。
現在牛頭山上還有姜維井,如圖4。旁邊還有維的碑刻,如圖5,6。全程爬山時間1~2小時,因人而異。山頂景色如圖1,2。
自駕:從昭化古城出發,全程8公里,再繼續沿著主路行駛,可到劍門關。
自助游:古城無客運車前往,可乘坐當地人的車,20/每人。
#閃電闖江湖# #尋訪三國古遺跡# #三國# #爬山# #廣元# #旅行# #諸葛亮#
三國演義前20名武將武力值排行榜(最全面客觀版)
超級武將:
1、呂布 100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被評為三國武將第一是毫無正義的,而且也會比其他武將明顯高出一個檔次。先與張飛獨占50多個回合,又力敵關羽和張飛聯手30多個回合,依然不落下風,否則劉皇叔也不會親自冒險出馬了;更能顯示呂布武功瘋狂的是濮陽之戰,先與許褚斗20回合,后來又力敵典韋與許褚聯手,最后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和李典加入圍毆呂布,如此超級陣容圍毆呂布,最后呂布也只是遮擋不住,撥馬回城,依然全身而退,毫發無損。最后再說呂布的射箭水平,轅門射戟的能力可是要比黃忠的百步穿楊不知道高出多少。)
超一流武將:
2、趙云 96 (趙云純屬技巧型武將,耐久性強,張郃曾經視張飛如小兒,但是在徐晃在旁邊助陣的情況下,卻不敢與趙云交手,可見對趙云的恐懼,也印證了趙云的武功可怕。趙云曾經奮力打退許褚、李典和于禁追擊劉備之后,還能槍挑高覽,此時有偷襲之嫌,在如此體力消耗之后,依然30回合能擊敗張郃。漢水一戰營救黃忠時,徐晃和張郃嚇得連交戰的勇氣都沒有。)
3、顏良 95.5 (顏良曾經20回合擊敗徐晃,這是很恐怖的實力,嚇得曹營內無人敢出站,因為許褚曾經和徐晃有過大戰50回合不分勝負的記錄)
4、馬超 95 (馬超曾經20回合擊敗張郃,和張飛單挑200多個回合,雖然不分勝負,但是還是出于上風,否則劉皇叔也不會急于鳴金收兵,而且張飛曾經和張郃打了100個回合,也沒有拿下張郃。馬超和許褚打了幾百個回合,看似不分勝負,實則許褚命懸一線,最后為了取得勝利,棄甲赤膊上陣,孤注一擲,而馬超比較從容,后來混戰,許褚臂中兩箭,馬超卻沒有受傷,最后馬超引數百騎來挑戰時,許褚再不敢應戰了)
5、張飛 94.5 (張飛是那種不怕死的武將,在絕頂高手呂布面前可能會撐得時間長一點,但是曾經100回合沒有拿下張郃)
6、關羽 94 (關羽又稱關三刀,前面幾刀是很猛的,殺顏良純屬偷襲,殺文丑也有點其他因素在內,曾經和紀靈大戰30回合,而紀靈10回合被張飛刺死,明顯不如張飛)
7、文丑 93.5 (曾經和剛出道趙云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擊敗過張遼徐晃的聯手,但是心理素質極差,有顏良被殺的陰影,和關羽交手3回合心怯)
8、許褚 93 (和馬超斗過200多個回合,和呂布單挑過20回合)
9、典韋 92.5 (力大無窮,曾經和許褚大戰一天不分勝負,但是沒有單挑呂布的勇氣)
10、黃忠 92 (和關羽三天大戰200多個回合,不露半點敗相)
11、龐德 91.5 (和關羽大戰100多個回合不分勝負,但是想靠射箭取勝,證明近戰關羽已經沒有信心了)
12、文鴛 91 (曾經橫闖司馬師大營,如入無人之境,但三國后期,無高手與其交戰記錄)
一流武將:
13、夏侯惇 85 (濮陽之戰,曾經有和呂布單挑的記錄,雖然沒有取勝,但是沒有被呂布打服,以后又點名單挑呂布。和關羽大戰40回合不分勝負)
14、曹彰 84.5 (漢中之戰,曾經3回合大敗劉封,劉封可是徐晃交過手,只是將近10回合不敵)
15、太史慈 84 (箭法超群,和孫策大戰100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16、孫策 83.5 (和太史慈大戰100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17、甘寧 83 (曾經百騎劫魏寨,沒有折傷一人,和太史慈并列為東吳武功最高將領)
18、張遼 82.5 (關羽曾評價不在張遼武功不在其下)
19、徐晃 82 (曾經和許褚50回合不分勝負,但是20回合速敗顏良)
20、張郃 81.5 (和張飛斗100回合不分勝負,20回合速敗馬超,但勇氣欠佳,不敢與趙云交手)
本人曾經熟讀三國演義幾十余遍,以上是兄弟認真研讀后給出的三國演義20名武功排名,敬獻各位欣賞,如果有什么不到之處,請各位大俠評論區里多多指教,我們互相切磋。
三國最成功的就是劉備了,真正的草根逆襲,憑著一個 劉皇叔的稱號打天下。最舒服的就是孫權。憑著父兄打下來基業坐穩江東,也是三國最長壽的。最厲害就是曹操,一個官二代帶著一大家族的人出來闖天下,最終成為梟雄
前往閬中滕王閣公園的路口,無意間看到三國人物雕像,現在記不清有哪些人物,當時只拍了張飛雕像和馬忠雕像,可能還有其他蜀漢人物的雕像。在最近,發現這里名叫將軍廣場,可直接搜索,記得那時沒有這個名字,也可能當時沒留意。
我們太熟悉張飛了,所以簡單介紹下馬忠。在三國中有兩個叫馬忠的,一個是東吳的馬忠,另一個就是蜀漢馬忠。馬忠是冷門人物不為人知,這里為什么有馬忠的雕像呢?
馬忠,閬中人,多次穩定南中的叛亂,是穩定南中的定海神針。在南中常常救濟和安撫百姓,注重體恤治理,因為這些功績,馬忠在南中頗有威望。最后在南中的工作崗位中離世。在成都武侯祠武將廊中,馬忠的雕像被紀念其中。
由于照片太少,所以配上閬中滕王閣的照片,與南昌滕王閣“撞衫”了。圖4來自保寧醋博物館,圖5閬中古城內風水博物館
(攝于2020年11年)
#尋訪三國古遺跡# #閃電闖江湖# #三國# #南充# #閬中#
清朝道光年間,農民耕地時發現“黃剛侯諱漢升之墓”的墓碑。墓碑上“諱漢升”應為“諱忠”。說明此碑不是三國時期的舊物,大概是唐宋以后人們為黃忠修葺墳墓時所立。這里應該是當年黃忠的安葬之地。當地的父老鄉親們共同捐資修復黃忠墓,墓園種植松柏。
1965年,為了修公路,黃忠墓被挖開,墓園柏樹也被砍伐。文革期間墓、祠被拆毀,匾聯被砸爛。再到現在,只剩下了一處黃忠雕像,人間再無黃忠墓祠。
這里有黃忠街、黃忠社區、黃忠公園,不久的未來還有黃忠地鐵站,可見我們沒有忘記老當益壯的黃漢升黃老將軍。
#尋訪三國古遺跡# #閃電闖江湖# #三國# #成都# #雕塑#
公元263年,鄧艾出其不意偷渡陰平,接連攻下蜀國多地,兵鋒直至心臟成都。諸葛瞻放棄涪城,退守綿竹。鄧艾大破蜀軍,攻下綿竹后,斬殺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兒子,以及尚書張遵。隨后攻下雒城,后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漢代綿竹不在今天的綿竹市,大致在德陽黃許鎮。在雙忠祠隔壁,是綿竹博物館,博物館不大,大約半小時就可參觀完畢。
走到諸葛父子墓前,嘈雜的麻將聲穿入耳內。打麻將的大叔大媽們,成為了祠墓的守護者。
#尋訪三國古遺跡# #閃電闖江湖# #三國# #德陽# #麻將# #旅行# #古墓#
公元263年,司馬昭看了鄧艾奏折,大為惱火:你鄧艾有什么資格封劉禪兒子為公爵,幾時輪到你指手畫腳?
三國后期,曹魏權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大將軍曹爽,徹底掌握了曹魏的實權。
然而,由于現實政治的需要,在名義上,司馬家仍然是曹魏的臣子。
想要篡位,需要政治本錢。
最大的本錢,莫過于戰功。
如果能夠滅亡蜀漢,對于司馬昭來說,毫無疑問會“更進一步”。
因此,曹魏景元四年,司馬昭命大將鄧艾、鐘會、諸葛緒三路大軍攻伐蜀漢。
比起鄧艾、鐘會,諸葛緒無疑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
鄧艾與鐘會都是與姜維多次交戰的名將,他們之間也在互相爭寵。
鐘會的軍隊與姜維對峙于劍閣,鄧艾趁機率領自己的部隊翻越陰平小道,直抵成都城下。
蜀主劉禪得到奏報之后大為驚詫,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劉禪并不想投降。
他提出了兩個妨礙:逃往南中或是出逃東吳。
然而,這兩個方案都被大臣譙周否決了。
譙周的理由如下:“南中之地原本就是諸葛丞相用兵強壓下來,現如今您要去那個地方,一定激起民變,至于東吳,將來必為曹魏所滅,到了那時候,您難道還要投降一次嗎?”
劉禪一聽,覺得是這個道理,便決定向鄧艾投降。
鄧艾立此大功,一面使人上奏司馬昭,一面以皇帝的名義(承制)大封蜀國舊臣。
其中,劉禪被封為扶風王,而劉禪的兒子則被封為公爵。
古語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鄧艾的舉動,雖然有些出格,但說到底也是為了安撫蜀地民心的臨時舉措。
按照鄧艾的想法,司馬昭就算不能理解,也不會大發雷霆,然而,司馬昭的反應完全出乎鄧艾的意料之外,他看罷奏折,大怒不已。
司馬昭為何如此大動肝火?歷史學家分析,這其中可能有兩個原因。
其一,此時的司馬昭與鄧艾之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君臣關系,二人都是曹魏的臣子,理論上屬于平級,因此,對于鄧艾的“背叛”司馬昭顯得怒不可遏。
其二:當時司馬昭處于極其不利的政治環境之中。
帶給他這樣險惡環境的人,名叫曹髦。
他曾是曹魏的皇帝。
在大將軍司馬師廢黜曹芳之后,曹髦被迎立為皇帝。
鐘會在登基大典上望了他一眼,散會之后與司馬昭說道:他有曹操的武略,曹植的文采。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之后的歷史中,曹髦用自己的方法,阻擋了司馬昭篡位的腳步。
他留下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名言之后,就帶著自己的親兵闖到司馬昭的府邸前,想要討伐這位手眼通天的權臣。
關鍵時刻,司馬昭手下的謀士賈充唆使一個叫成濟的將軍將曹髦弒殺。
此舉雖然讓司馬昭免除了尷尬,卻也讓他進退維谷。
弒君是中國古代最不能容忍的惡行之一。
盡管司馬昭裝模作樣地處死了成濟,也假惺惺地哭了幾聲,然而,他還是陷入了輿論風暴之中。
因此,討伐蜀漢對于司馬昭來說,也算是一種脫困之舉。
他需要一場勝利來提醒反對者,司馬家族仍然是曹魏的掌門人。
鄧艾的舉動,在司馬昭看來無疑有些“打臉”。
剛好,與鄧艾一同進攻蜀漢的鐘會,也向司馬昭稟告,鄧艾有造反的行為。
于是,司馬昭傳下命令,讓人將鄧艾及其子鄧忠裝入囚車之中,帶回洛陽問罪。
沒走多久,鄧艾父子就被迫自盡。
可憐一代名將,竟落得這般下場。
對于司馬昭來說,鄧艾與鐘會不過是他豢養的兩只鷹犬,甚至攻伐蜀漢的本身,都只是他脫困的一個手段而已。
司馬昭確實成功了。
隨著攻蜀之戰的勝利,司馬昭被封為晉王,徹底架空了曹魏皇室最后一點權利。
此后不久,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權利,逼迫魏國皇帝禪讓,建立晉朝。
司馬家的努力終于“開花結果”。
然而,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司馬一族的名聲實在不敢恭維。
就連司馬昭的后世子孫,在聽到司馬昭的所作所為之后,都忍不住掩面羞慚,足見司馬一族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司馬昭是個勝利者,但放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他無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參考資料:
《三國志》
那天,督郵來到安喜縣巡查,死皮賴臉向劉備索要賄賂,劉備裝傻充愣不給。督郵大怒,污蔑劉備詐稱皇親、虛報功績、陷害良民,甚至還毆打為劉備說好話的百姓。
《三國演義》中,劉、關、飛三人桃園結義后,血戰黃巾軍,立下了戰功,劉備因此吃上了皇糧,光榮地成為了安喜縣的縣尉。
誰知督郵一來,索賄不成,竟污蔑劉備詐稱皇親、虛報功績、陷害良民,揚言要免其官職。劉備一心想“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百姓”,作為縣尉,他愛民如子,從未搜刮百姓,哪來的錢財賄賂督郵?即便有,剛正不阿的劉備也不會給。督郵惱羞成怒,開始找茬,讓他意外的是,不僅沒找到劉備的污點,百姓還爭相給劉備說好話。督郵惱羞成怒,命人毆打為劉備說好話的百姓。
恰逢得知劉備被欺負,生了一肚悶氣的張飛出來散心,聽聞百姓被打,張飛新仇舊恨涌上心頭,一怒之下,把督郵拖出來暴揍了一頓。要不是劉備及時趕到,督郵怕是人頭難保。
犯下此事,劉備自知縣尉沒法做了,于是帶著關、張二人,掛印跑路。想必很多人看到這里,都很生氣,劉備這人,優柔寡斷,行事太憋屈,多虧了張飛,才出了一口惡氣。
可實際上,在正史中,劉備的做法完全不同。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
意思是說,督郵因公事來到安喜縣,劉備連忙求見,督郵不搭理,結果劉備直接闖了進去,把督郵綁了起來,打了督郵200杖,然后把督郵綁在拴馬的柱子,解下官印,系在督郵脖子上,棄官亡命。
歷史上,打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且打得更狠,咔咔就是200杖。打完督郵后,劉備當即棄官亡命,想必督郵就算沒死,恐怕也沒了半條命。
不過,這段記載怎么看都邏輯不通,督郵拒絕見劉備,劉備就闖進去揍人家,這豈不是二愣子嗎?
且慢,我們再看看裴松之的注引《典略》的文:其后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
這里講述了督郵來安喜縣的真正原因,是要淘汰一部分因軍功升遷的官,而劉備應該在其中。
那問題來了,劉備干得好好的,為啥要淘汰他?這里就不得不提東漢的官制。東漢時期,縣令由漢室中樞任命的,也就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而縣尉則是郡里任免,換言之,因軍功才晉升為縣尉的劉備,是典型無后臺之人,郡守若想安排關系戶上位,劉備必然被淘汰。
此外,督郵也并非一般的小官,《漢官儀》記載:“督郵、功曹,郡之極位。”可想而知,劉備打了朝廷要官,藐視朝堂,罪責自然不小。正因如此,劉備才帶著二弟、三弟亡命天涯。
這樣一梳理,事情就清晰了。督郵作為一郡之內的監察長官,來到安喜縣,且大概率是來摘劉備帽子的,劉備收到消息后豈能不著急,所以才趕著前去巴結督郵,誰知吃了閉門羹。劉備意識到,自己這個縣尉怕是做到頭了,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督郵揍了一頓出氣。
至于羅貫中為何張冠李戴,一來是用張飛的魯莽襯托劉備的仁義,二來通過督郵索賄不成,被張飛教訓,增加戲劇性。
而劉備一怒之下便毆打督郵,也充分說明,他的性格,與演義中還是稍有出入。此外,通過這件事,也可看出,劉備的心境,也在慢慢地成長。
首先,在創業階段,劉備沒有視縣尉如糞土,仍想保住得之不易的縣尉一職。這也是為啥督郵一來,他雖收到自己可能位置不保的消息,仍前去求見,看能否通融一二,保住職位,再徐徐圖之。
其次,劉備并非演義中那么優柔寡斷,他年輕時也是個豪俠,喜歡結交朋友,快意恩仇。督郵雖位高權重,但在保住位置無望的情況下,劉備熱血青年的一面就呈現出來了,逮著督郵就是爆錘,真可謂人不輕狂枉少年。
最后,這件事也成了劉備心態變化的導火索。時值天下大亂,東漢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劉備最初的夢想是匡扶漢室。然而,在漢室生死存亡之際,各地大佬毫無作為,橫行作惡,賣官鬻爵,劉備看清了東漢的形勢,心態自然有了變化,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未來。
劉備棄縣尉一職,是命運使然,也是歷史的必然,爾后他暫棲同窗好友遼東諸侯公孫瓚帳下,再步入了十八路諸侯反董卓的勤王軍之列,直至關羽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劉關張才嶄露頭角,爾虞我詐的三國,就此拉開帷幕……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劉備“機權干略,不逮魏武”,認為劉備機變、權謀、才能并不遜色于曹操。在我看來,劉備作為一個破落皇族,無權無勢,一路走下來并不順暢,他的才能并非天生的,他人生的每一個節點,都是一次次摔倒和受傷之后的成長。
三國多老將,66歲的鄧艾帶了多少人滅蜀?
三國多老將,但是老將往往實力強勁,在魏國滅蜀之戰中,鄧艾率軍偷渡陰平是一次極為關鍵的軍事行動。那么66歲的鄧艾帶了多少人開展了這項行動?
眾所周知蜀地易守難攻,魏國派出了18萬兵力分三路進攻蜀漢,其中鐘會率領主力部隊10萬余人,諸葛緒和鄧艾各率領3萬多兵馬。但鐘會因遭遇蜀軍阻攔,無法繼續前行,此后鄧艾提出偷渡陰平的想法,如果能夠直穿涪城,蜀軍必定回救,這樣一來魏軍便可繼續前進。也正是因為鄧艾的這一計謀順利實施,魏軍才能迫使劉禪投降,拿下蜀國。
鄧艾這個名字,乍聽有些陌生,但是他卻是一個可以與諸葛亮和司馬懿衡量的優秀將才。他可算得上三國末期最杰出的軍事家了,有些許口吃的他,做起事情來可不含糊,從來都是條分縷析,深謀遠慮。在和姜維的多次交戰中,也從沒有出現過半分差錯,而讓他一戰成名的,莫過于偷渡陰平,鋌而走險,一舉攻入蜀國要道,這也是歷史上最為成功的一次入川作戰,而鄧艾的這一計謀,也突破了傳統的作戰規劃,另辟蹊徑,出其不意,讓人大為贊嘆。
據說,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跟隨他的只有兩千殘兵,而劉禪其實還有數萬軍隊,這差距本來就擺在那里,那么鄧艾是如何讓有將近60萬人的蜀國投降的呢?又是如何偷渡陰平,穿越無人區滅掉蜀國的呢?這一切,從他遇到司馬懿說起。
在動蕩的年代,戰爭是永恒的話題,這也直接造成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而對于鄧艾而言,家庭條件自然也不會好到哪里去。而萬幸的是,鄧氏家族還算是個大族,鄧艾自小也受到些許的教育,少年時期就有大志向。曹操攻打荊州的時候,鄧艾被流放做了屯田民。又因為口吃,鄧艾盡管表現出了很高的才學造詣,但說不通話的人終究無法擔當大任。沉默了近20年,后終于當了個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打雜之類。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而發現這顆金子的人,就是當時的洛陽太尉司馬懿。伯樂與千里馬的相見,妙不可言。司馬懿很欣賞鄧艾的才智和能力,并懇請其留下來做事,畢恭畢敬,鄧艾同意了,再后來,鄧艾風生水起,名聲也逐漸擴大。盡管是當了將軍,鄧艾也沒有擺大架子,和士兵們同舟共濟,在作戰時也能夠身先士卒,成不驕,敗不餒,因而在士兵中口碑也不錯。
曹丕稱帝后,大權旁落,司馬氏族越加猖狂,司馬昭之心也人盡皆知。蜀國在這幾年北伐多次都沒有成功,國力日漸衰弱,兵疲民累,司馬昭一方面任命鐘會為鎮西將軍,直取漢中;一方面任命鄧艾為征西將軍,主牽制姜維的兵力;緊接著讓諸葛緒進攻武都,把姜維的后路給斷了,這一戰略堪稱完美。只可惜姜維這火眼金睛,早早就識破司馬昭的詭計,于是直接將所有的兵力轉到劍門關,本來勝券在握的司馬昭一方攻打不入,雙方陷入僵局。
就在大家焦灼萬分的時候,鄧艾提出了“偷渡陰平,從涪城進攻綿竹”的作戰計劃,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也是一個冒險性極強的策略。陰平道恰恰驗證了所謂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一說法,一覽皆為高山峻嶺,地形崎嶇,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是,陰平道卻是絕佳的突破口,一方面可以從后方攻打姜維軍,一旦姜維退兵,就可以取得劍閣這一要地;另一方面,如果姜維不退兵,那么就可以直接占據成都。一旦占領這兩地之一,蜀國就如同一個裂了的口子,也離覆滅不遠了。
闖入陰平道需要步步為營,一旦有細小的失誤,便沒有退路可言,而一個66歲的老頭,毅然決然地去了,這種敢于闖、敢于冒險的精神,也讓我們深感敬佩。如此,鄧艾如同一把利刃,讓一個有將近60萬人的蜀國走向滅亡。#頭條創作挑戰賽##我要上 頭條##頭條歷史##歷史##三明頭條#
九軒有計劃要出版的《三國志》連環畫人物繡像設計稿,李云中作品
人物按李云中繡像,器物等參考遼寧版《赤壁之戰》4冊和《前漢演義》26冊,其他參考資料,由九軒把能搜集到的有關漢、三國的資料,裝訂成冊,發放給其他畫家來創作
昭化古城是2000年前古蜀道著名戰場,三國重鎮。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景區設計的宣傳標語倒是吸引人,蜀國第二都,完全忽略了漢中或江州的重要戰略地位。
《三國演義》中錦馬超大戰葭萌關,與猛張飛挑燈夜戰三百回合的地方,正處于昭化古城中心的葭萌關。
不論古城內,還是古城周邊,有大量的三國遺跡。比如古城內的敬候祠(費祎墓)、葭萌關(戰勝壩)、漢代古城墻、劍刀霸君臣園、昭化漢城博物館,古城外的天雄關古蜀道、牛頭山(姜維井)、鮑三娘墓。除此之外,還有門票套餐包含的棚考、文廟。
若從廣元去劍門關,可選擇在古城停留,中間若有體力,順路再爬天雄關或牛頭山
#尋訪三國古遺跡# #閃電闖江湖# #廣元# #三國#
本文一起闖三國(一起闖三國祝融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