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武漢大學得到消息,該校的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天文系副教授游貝團隊最近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詳細闡述了他們對黑洞吸積磁場的觀測與研究結果 。
該團隊利用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的觀測數據,聯合地面射電和光學望遠鏡觀測,發現了黑洞周圍磁囚禁吸積盤形成過程的直接觀測證據。
這個發現也意味著,黑洞的又一個“秘密”被人類揭開,更令人興奮的是, 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 。
【資料圖】
黑洞 ,是 宇宙中的一個大質量天體 ,而 吸積盤 ,則 是以它為中心天體形成的,圍繞著黑洞進行軌道運動的彌散物質結構 。
吸積盤是天體物理學中 普遍存在的現象 ,除了黑洞,許多天體都擁有自己的吸積盤,比如伽瑪射線暴和活動星系核等。通常來說, 吸積盤來自中心天體產生的物理噴流 ,之所以中心天體會產生噴流, 目的是為了在 不損失自身太多質量 的前提下,釋放自己的角動量 。
通常,擁有吸積盤的天體, 其自身的質量都非常可觀 ,也只有較大的質量,才能讓中心天體扭曲時空的程度更大,捕獲更多從它周圍經過的物質。
黑洞磁囚禁盤
當被捕獲的物質(包括氣體)進入吸積盤時,它們會沿著一條被稱為 tendex線 的軌跡運動。
根據游貝教授介紹,黑洞捕獲氣體的物理過程就是“吸積過程”,落向黑洞的氣體被稱為“吸積流”,它們都為等離子體狀態。
黑洞的吸積盤非常熱, 熱到足以穿過事件視界,朝外輻射X射線 。同時,吸積的過程還會釋放巨大的能量, 可以將物體質量的10%至40%都轉換成能量 ,而核聚變的過程只能達到%。
正因為大質量天體,比如黑洞,它們在吸積氣體時會產生劇烈的作用,于是科學家認為, 吸積的過程也會造成磁場向內被拖曳 。理論上,氣體被吸入時外部的 磁場也將隨之進入黑洞 ,那么 吸積流中的磁場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
為了能與黑洞產生的向內的巨大引力達成平衡,磁場對吸積流的向外磁力作用也將逐漸增強,此時,被吸積的物質就會被磁場所囚禁,形成磁囚禁盤。
研究現狀
關于磁囚禁盤的 理論模型已經十分完善 ,科學家通過這個模型也解釋了許多黑洞存在的現象,這代表 磁囚禁盤是存在的 。
然而,就像黑洞本身一樣,曾經有無數物理學家預言它的存在,但是人們一直沒能找到有關黑洞的直接觀測證據,直到2019年,黑洞才被拍下了第一張照片。
根據此前的許多研究可以得到,作為M87星系中心的 超大質量黑洞 ,在它的周圍 可能存在著磁囚禁盤 ,但 始終缺乏直接證據 。為了更好地尋找觀測證據,科學家將視線轉向只會在偶爾才進入爆發態的 恒星級黑洞 。
現在,游貝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對黑洞X射線雙星MAXI J1820+070爆發時的多波段觀測數據,觀測到此前從未出現過的長時標延遲現象:噴流的射電輻射和吸積流外區的光學輻射,分別滯后于吸積流內區高溫氣體(熱吸積流)的硬X射線約8天和17天。
科研團隊通過分析X射線觀測數據發現,硬X射線輻射隨吸積率減小而下降,而熱吸積流徑向尺度隨吸積率下降而快速膨脹,使得黑洞附近磁場迅速增強,因而在硬X射線輻射峰值之后約8天形成磁囚禁盤。
意義于未來
這一研究不僅為磁囚禁盤的存在 找到了直接的觀測證據 ,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還弄清楚了 吸積流中磁場究竟是如何運輸的 ,以及 磁囚禁盤是如何形成的 這兩個關鍵問題。
未來,科學家能在此研究的基礎上, 進一步探索更大質量黑洞的磁場形成等問題 ,可以說,這項研究取得的成果,意義十分重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