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將在成都開幕,這是我國質量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性質量會議。
(相關資料圖)
此次大會為何落戶四川成都?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劉三江表示,5年來,四川堅持走以質取勝之路,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營收占比超過20%,著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通過3個切片,可以看到四川質量工作創新實踐成效。
A
做強一個平臺
用好“川質通”,幫助企業補齊質量發展短板
“找一家機構對我們公司進行標準體系構建或優化服務及品牌提升”“出口歐盟,有貿易壁壘,希望找一家專業機構指導生產、認證和出口途徑”……打開四川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川質通”,各類供需信息“迎面而來”。
去年4月20日,“川質通”平臺正式開通上線。作為政府公益性服務平臺,該平臺由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質量強省辦)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要求牽頭組織建設,以服務企業質量技術業務需求“全流程一網通辦”為目標,歸集四川省內外相關行業部門的質量基礎設施和技術資源,緊貼企業需求,著力解決質量技術服務資源信息不對稱問題。
“當前我省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技術能力薄弱、品牌信譽不足、產業融合不夠、競爭能力不強等實際問題和困難,通過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進一步集成激活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效能,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優質便利化服務,幫助企業補齊質量發展短板,實現產業鏈、價值鏈的總體躍升。”省市場監管局(省質量強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川質通”平臺,更好服務企業發展及質量強省戰略,四川省9部門還聯合印發通知,明確將通過部門聯動、上下推動、市場帶動,共同推進全省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平臺建設運用,在全國率先推進“大質量”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并加快成勢見效。
服務新亮點——堅持以企業用戶需求為導向,扎實推進部門共建共享共用“川質通”平臺。統一企業用戶注冊體系,積極推動“川質通”平臺與四川省級各相關部門質量公共服務平臺(系統)用戶體系對接,鏈接部門業務服務板塊,聚合同類、共性、綜合服務性業務進入“川質通”平臺,實現企業一次注冊全網通行、多個部門質量相關服務業務“一站式”在線快速辦理。
聚焦新體驗——堅持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宗旨,強化質量技術服務資源共享。特別開設部門服務專區,展示住建、交通、水利等工程領域,文旅、知識產權等服務領域,農產品、食品、重點工業產品等產品領域涉企工作動態、事項辦理、政策文件、法律法規、國家行業標準規范等信息,加大優質服務機構及專家推薦力度,推進產業核心質量技術研發創新,推動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設備在“川質通”平臺逐步向社會開放共享。
聯動新機制——建立9部門聯動新機制,加強綜合服務平臺推廣應用。通過多種途徑推廣應用“川質通”平臺,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助力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質量提升,助力質量監管。引導入駐機構在平臺上架更多服務方案,支持機構通過“眾籌”“眾包”等形式開展服務,開展更多打折優惠服務活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構和企業在“川質通”平臺使用“科技創新券”等普惠性政策。
建成全省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加快構建適配四川產業發展的先進計量、標準、認證、檢驗檢測體系,質量強省建設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更加凸顯。截至目前,“川質通”已開展服務82萬余次,集成度全國領先。
B
推行一項試點
將首席質量官納入“人才目錄”,推進人才培育
今年初,來自成都市溫江區的一則新聞引發關注。作為四川省推行首席質量官試點地,溫江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區委組織部、區委人才辦、區人社局等部門積極探索創新,聚焦首席質量官最關心最直接的“名與分”“權與責”問題,創新制度、機制、方式、載體,營造能夠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的良好質量發展環境,明確將首席質量官納入政府“人才目錄”,在落戶安居、子女入學、政務服務、融資理財、地方貢獻獎勵、醫療、保險等方面配套享受人才政策,讓首席質量官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含金量”。
“將首席質量官率先納入政府‘人才目錄’,是貫徹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推進質量人才培育的有益探索,是以政策紅利帶動立體式組織、全周期制度、集約化承載方式進行一體化質量人才建設的重要創新。”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對此項“含金量”十足的質量人才新政給予高度評價。
加強全員質量教育培訓,健全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既是明確企業質量責任、保障質量安全、提升質量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強化質量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為此,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將實施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作為保安全促發展的重要抓手,強培育、樹典型、抓運用——
出臺首席質量官制度的指導意見、培育考試規范,組織高校、行業、企業等專家開展首席質量官教材編寫工作;
大力推動首席質量官培訓考試題庫建設,建立電子化考試系統,提升培訓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開展選樹活動,經企業報名、市州審核公示推薦、專家評審,選樹天府十佳首席質量官、天府優秀首席質量官各10名……
省市場監管局(省質量強省辦)還推動多部門多領域實施首席質量官制度。省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廳出臺全省旅游行業“首席質量官”“標桿服務員”制度,在全旅游行業全面實施首席質量官制度。省國資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國有企業深化首席質量官制度。首席質量官制度,成為全省質量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
C
開啟一種融資模式
推廣“質量貸”,將企業“軟實力”變金融“硬資產”
今年4月,內江市推進“甜城質量貸”,助力企業將“軟實力”變成金融“硬資產”。“內江農商銀行為我們制定了‘一戶一策’方案并授信,為公司的原料采購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內江市飛龍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據內江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甜城質量貸”是內江深入貫徹《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具體措施,旨在探索以質量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質量融資增信模式,將政府質量獎等質量品牌作為企業融資增信、融資優惠的重要參考因素,健全覆蓋質量、標準、品牌、認證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強化對企業質量改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方面的金融服務供給,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為企業創新發展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能,形成“政府搭臺、部門協同、銀企唱戲”的長效機制。
針對獲得國家級、省級等政府質量獎以及高精尖特企業,內江市按照質量榮譽層級、創新度等設計授信額度、貸款利率,將“甜城質量貸”分為Ⅰ型、Ⅱ型、Ⅲ型。合作銀行為企業制定“一戶一策”的專業授信服務,依據“甜城質量貸”產品類型建立數據模型計算貸款額度,制定不同的融資產品和服務方案,相關政策重點向中小微企業傾斜。
“甜城質量貸”有效緩解質量優勢企業融資難題,激發了企業開展質量品牌建設的熱情。“我們力爭到2023年底,建立起‘甜城質量貸’金融產品完備體系,累計融資2億元以上。”內江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勇信心滿滿。
去年8月,眉山市發布全省首個質量品牌金融產品“眉州質量貸”。當天,眉山農商銀行與四川省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金象賽瑞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簽署“眉州質量貸”融資協議,金象賽瑞公司喜獲全省首筆“質量貸”8800萬元。
“質量貸”是推動質量發展穩經濟、穩市場主體的創新探索,既是貫徹落實省委“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總思路的具體舉措,又從質量提升和品牌引領層面,為千方百計穩住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探索以質量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質量融資增信制度,加大對高精尖特企業支持力度,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助力廣大民營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質量體系建設。
截至目前,眉山、內江、瀘州等市開發“質量貸”金融產品,已幫助企業融資20多億元,實現融資增信在標準、認證、品牌、專利等各質量要素的全面覆蓋。
記者劉佳
(來源:四川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