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全市公共資源交易額達607.78億
節支25.89億元,增收16.34億元
今年以來,廊坊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全面優化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為工作重點,不斷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提升服務水平。1-10月,全市共受理交易項目3942項,交易總金額607.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3%和60.62%,節支25.89億元,增收16.34億元。
所有進場事項全部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今年結合疫情防控要求,該中心加大工作力度,建設改造公共資源電子交易平臺,全面優化“不見面開標”系統,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項目全部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不見面”交易,產權交易、國土交易、礦業交易等全部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實現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從依托有形場所向以電子化平臺為主轉變。今年以來,僅應用不見面開標一項,約為市場主體節約100余萬元。
全面實現交易項目檔案電子化管理。中心應用的電子檔案系統,按照建設工程、政府采購等項目類型,從受理登記、公告發布、文件獲取、開標評標、中標公示等交易流程,對項目交易資料按照項目分類,交易完成后由系統自動生成、統一編號,自動分類、統一存放,自動整理、統一歸檔。截至目前,進入中心交易的政府采購、工程建設等935個項目全部應用電子檔案系統存儲。
優化保證金繳納方式,減輕企業負擔。對進入中心交易的政府采購項目,取消非招標方式(磋商、競談、詢價、單一來源)保證金,開發建設“電子保函系統”,市場主體可以按照交易文件中明確的投標保證金繳納方式,自主選擇保函機構進行電子保函申請,實現了電子保函在線申請、提交和在線核查。同時,在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領域,推廣及應用以保險、保函等形式繳納涉企保證金。按以往平均每個項目2萬元保證金計算,企業減少資金占用1340萬元。(通訊員劉玉靜 記者孟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