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國內生豬價格低位震蕩,養殖虧損周期已達5個月,持續虧損下養殖端心態出現分化,散戶產能縮減,規模場產能出現增加。但是截至5月底國內生豬產能去化并不充分,或對下半年生豬價格的上漲幅度產生一定制約作用。
2022年10月起生豬價格高位回落,進入2023年國內豬價繼續低位盤整,1-2月份豬價最大漲幅15.75%,3-5月份則是箱體內運行狀態。在此影響下,2023年年初仔豬育肥、自繁自養先后由盈轉虧,且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態。
據卓創資訊統計,5月國內生豬自繁自養平均盈利為-145.65元/公斤,同比降幅273.17%;仔豬育肥平均盈利為-367.80元/公斤,同比減少294.40%。生豬養殖虧損周期已達5個月,養殖端看漲后市的心態發生一定轉變。
隨著規模化養殖集中度的提升,目前散戶(能繁母豬存欄200頭以下的生豬養殖場)與規模場心態出現分化。因2022年冬季局部地區的生豬疫病影響存欄,3月份起部分散戶的看漲預期升溫。從仔豬價格變化來看,因散戶看漲后市而積極補欄仔豬,3月份仔豬價格出現明顯上漲,累計漲幅58.48%。然而在經歷了5個月的持續虧損后,多數散戶看漲預期減弱、積極減重出欄,生豬交易均重降幅大于前期。據卓創資訊統計,截至5月底,國內生豬交易均重為122.55公斤,累計降幅0.65%。總體來看,4-5月散戶豬源減少,但幅度有限。
相比之下,在規模養殖場方面,除部分規模場因資金流不足導致產量縮減,多數養殖場仍選擇按照計劃維持現有規模。而大型養殖集團多數為上市企業,在現金流相對充裕的情況下,養殖集團有積極擴產以增加市場占有率的意向。整體來看,近1年規模場產能增幅大于降幅,2023年增速減慢,但總量處于偏高位。數據顯示,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樣本規模養殖企業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增加,其中能繁母豬存欄量累計增加22.99%,生豬存欄量累計增加48.13%。
非瘟過后生豬養殖門檻提高,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及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隨著散戶豬源市場占有率下降,規模化養殖比例達70%以上,出欄量排名前10的大型養殖集團出欄量占比由2016年的不足5%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20.27%,且按照計劃2023年占比或在25%以上。
從生豬的生長周期推算,2023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對應2022年3-8月的能繁母豬存欄量,下半年對應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理論上下半年生豬出欄量較上半年增加2.96%。但隨著豬價下降,2022年四季度開始母豬配種率、受精率皆有下降,且冬季疫病影響了部分產區的生豬存欄。整體來看,下半年生豬出欄量或較上半年減少1%-3%,生豬價格上漲概率較大,但漲幅或有限。
綜上所述,由于產能去化并不充分,卓創資訊預計下半年生豬出欄量較上半年減少3%以內,生豬價格或有上漲概率,但整體漲幅有限,年均價或仍處于歷史偏低水平。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