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彎里的百年古樹
(資料圖)
這三棵有著數百年歷史的黃連樹,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村民;村民們傾情傾力,守護它們茁壯成長。它們歷經風雨滄桑,守護著村子的寧靜,也見證了村民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沿著亳州市譙城區十八里鎮的梅北路進入侯橋村房瓦莊境內,老遠就能看到本來筆直的路面,突然拐了個彎,變成“S”形,這三棵黃連樹就立在這“S”彎里。
三棵古黃連樹枝繁葉茂,形如傘冠;樹干健碩挺拔,傲然矗立。北端最大的一棵,樹干周長近4米,樹高約15米,樹冠偏向一側的枝條延伸出約8米長,像一把巨傘遮天蔽日。最南端的一棵,胸圍約2.2米,樹高約14米;中間的一棵,胸圍約1.3米,樹高約13米。三棵樹呈南北方向并排站立。
每棵古樹旁都立著一個“古樹名木保護牌”,上面注明了樹齡和保護級別。“這是2011年省林業廳專家鑒定后立的牌子,最大的那棵當時鑒定的樹齡是502年,省一級古樹,現在算起來也有514年了。另外兩棵是342年,省二級古樹?!苯衲?4歲的老人房召義是這三棵古樹的養護人,從小在古樹下玩耍長大。他說,在專家來鑒定前,村民們一直堅信著祖輩們流傳的說法,“他們說,這三棵樹是一起栽的,樹齡都有600多年了”。
黃連樹為漆樹科黃連木屬植物,又叫楷木、楷樹、黃楝樹、藥木等,藥用價值很高,“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它的葉子、根、枝條、樹皮都可以入藥,過去村民們都撿它的葉子來泡茶喝,可以清熱、解毒?!狈空倭x說。
房瓦莊的“古樹保衛戰”
撫摸著黃連樹粗壯的樹干,房召義感慨萬千:“這三棵黃連樹能生長到今天,全靠村民的精心保護,不然早就被砍了!”
1958年,“大躍進”時大煉鋼鐵,當時十八里鄉政府派“五類分子”來砍伐這三棵古樹,村民集體出動,力護古樹,使其幸免于難。
文化大革命時,侯橋公社曾以破除迷信為由,派人來伐樹,全村人得知后到現場阻攔,與帶隊的負責人據理力爭,古樹最終得以保全。
1972年,有關部門準備將梅北路修成一條砂姜路。當路修到中段時,正好這三棵黃連樹位于待修路段的中央。當時施工人員準備把樹砍掉,一來砍伐的樹木可供他用,二來可以縮短工期,減少成本,但施工人員自己也不想親自砍伐,就找來一些“四類分子”讓他們動手。
村民知道后,堅決不同意砍伐?!八念惙肿印北緛韺撤ス艠渚筒环e極,索性靜觀其變,也不動手。就這樣,拖了40多天,施工人員知道再拖下去也不會有結果,只好在樹旁拐了個彎。
神奇故事流傳至今
關于這三棵古樹,村里流傳著許多神奇的故事。
房召義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當時村里沒有大隊部,夏天開大會都是在這三棵樹下。據傳,他們村有次在樹下開抗旱會議,會議還沒結束,多日干旱無雨的老天爺竟然下起了雨。還有一次下了“冷子”,五顏六色的,像糖豆子。
“樹上有神靈,那五顏六色的不是糖豆子,是五谷雜糧?!碑數卮迕穸歼@樣認為。房召義還講述了幾件這三棵樹身上發生的神奇事。1990年左右,一乞丐路過黃連樹下,順手拽下一根枝條,誰知剛走幾步,肚子就疼起來,寸步難行。他似乎意識到什么,急忙爬回到樹邊,磕了幾個頭,肚子才不疼了。
據說多年前,外省的一名男子得了一種病,渾身癢,但就是找不到原因,有人告訴他,需要找到三棵并排的古樹。男子搜尋了很久,得知十八里鎮有這樣三棵古黃連樹,于是驅車前來,拜了拜古樹,回去之后身上就真的不癢了。
雖然,這些傳說的真實性存疑,但卻為古樹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我守著它,它護著我”
自2011年起,房召義就主動要求擔任古樹的義務養護人,如今12年過去了,雖然已74歲高齡,他依然每天都在此守護。
“這三棵古樹早就成了村民的精神寄托,很多人來祭拜,但也因此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房召義說,他每天早上5點多就來到樹下打掃衛生,提醒來祭拜的村民小心用火。
坐在樹下的石凳上,房召義面帶笑容:“坐在這里就感覺心特別靜,我守著它,它護著我。”
他指了指道路與古樹之間的護欄說,在2011年古樹被鑒定為省一級保護樹木之前,并沒有這些精致的護欄,只是在每棵樹周圍圍了一圈水泥臺作為護欄,考慮到路上車來車往,在路旁安裝護欄可以更好地保護古樹,房召義就給有關領導寫了一封信,沒想到很快有了回應,幾天后就將護欄安裝好了。
“只要活著一天,我就會把它們保護好?!狈空倭x堅定地說。
記者注意到,古樹旁的溝渠上修了一座石橋。侯橋村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李滿堂說,這是兩年前修建的,“這些年古黃連樹吸引了很多游客,村里計劃圍繞三棵古樹打造一個旅游景點,這座小橋也是因此而修建的,我們還計劃在附近修建一個小廣場,發展鄉村旅游?!?/p>
記者 曾瑩瑩文/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