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隨著“第二屆認知障礙精準防診治研討會”的召開,全球首個阿爾茨海默病疾病(AD)修飾療法(DMT)侖卡奈單抗(商品名:樂意保?)在中國臨床應用一周年的成果正式揭曉。這一年來,侖卡奈單抗不僅在中國的臨床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和安全性成果,更是在全球范圍內為阿爾茨海默病的精準防治樹立了新的標桿。
周年答卷:真實世界數據療效、安全性雙料成果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公布侖卡奈單抗上市一周年中國臨床應用數據
過去一年,侖卡奈單抗在全球數萬例早期AD患者中積累了扎實的循證證據。在中國,侖卡奈單抗的臨床應用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首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介紹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單中心數據庫的情況:共有209例早期AD患者(MCI或輕度癡呆階段,Aβ-PET或CSF陽性,基線SWI排除皮質微出血超過4個)納入隊列。
隨訪結果顯示:104例患者已完成至少6個月的隨訪,12例達到了12個月的隨訪周期,其中21例患者接受了Aβ-PET復查。
復查結果顯示,95%(20/21)患者的Aβ 負荷均有不同程度的顯著降低。
此外,認知功能方面的隨訪數據顯示,患者整體的MMSE和CDR-SB評分保持穩定或略有改善,與CLARITY-AD亞洲亞組研究的趨勢高度一致。
安全性方面,宣武醫院研究中觀察到的淀粉樣蛋白相關影像學異常(ARIA)總發生率僅為1.4%(共3例,包括ARIA-E 1例,ARIA-H 2例),均為影像學輕中度表現且未出現臨床癥狀。此外,輸注相關反應發生率為15.9%,以輕至中度發熱和乏力為主,全部患者的癥狀均在24小時內有效緩解。
賈建平教授強調,這些真實世界數據充分證實了侖卡奈單抗在中國人群中具有顯著的安全性和療效優勢,ARIA發生率與輸注相關反應顯著低于全球III期臨床研究結果。未來應繼續擴大全國隊列,統一隨訪標準,并積極探索多靶點聯合治療及無癥狀高危人群的預防性干預試驗,以進一步提升早期AD精準診療的臨床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各地DMT方案應用實戰,將新式武器運用到極致
各地神經內科專家分享DMT治療方案經驗
陳芹教授分享了目前在四川華西醫院已經建立了 「初篩診斷確認安全基線治療監測閉環應急」 的 多學科聯動五節點標準化臨床路徑,所有患者統一使用結構化?MRI 模板并由專人協調隨訪。截至?2025?年?4?月,共 105?例早期?AD?患者完成 ≥4?次輸注及至少 1?次隨訪?MRI,ARIA?發生率僅?10.48?%(11/105),均為輕度、無癥狀,驗證了三級中心實施 DMT 的安全可行性。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華嚴教授表示,所在中心一年內為54? MCI或輕度AD患者啟動侖卡奈單抗治療,45例仍在規律輸注,最長已完成?36?劑輸注,11?例累計治療超過?12?個月。隨訪用藥6個月患者中,有46% 獲得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為方面的顯著改善。劉華嚴教授表示,在臨床一年的診療實踐中,抗Aβ單抗的規范化治療與精準診斷早治路徑的可行性,是保障患者最終治療獲益的重要手段。中心還有一位高齡86歲的老人接受治療,是年齡最大接受侖卡奈單抗治療的患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劉軍教授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SAIL計劃,數十家家單位聯合建立三級防控閉環體系,通過社區篩查與中心診療相結合,輸注依從率顯著提升,ARIA及輸液反應輕微且可控,展現了區域協作模式的優勢。他還積極推動設計了具有特色的IP形象“醒目仔”,提高公眾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度和關注度。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彭國平教授則展示了浙江省DMT網絡「由點到面」的實踐經驗,構建了基層到中心的數字化一體云平臺,統一隨訪節點及量表,并建立了省級AD數據庫與樣本庫,實現了人才與數據雙循環。
珠江醫院郭洪波教授表示:“作為醫生,我們不能放棄。我們通過AI早篩技術,讓社區老人通過手機‘刷臉’就能完成認知體檢。我們在廣州荔灣搭建了‘記憶驛站’,在小紅書開辟了‘忘不了課堂’,志愿者們陪伴老人做手指操、唱老歌。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更多患者能夠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
三、A面醫生 B面人生:醫生與患者家屬的雙面挑戰
既是醫生,又是患者家屬,專家交流雙重身份感受
在會議的一個特殊環節中,幾位神經內科醫生分享了他們既作為主治醫生,又作為患者家屬的雙重身份帶來的深刻感悟。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耿建紅教授分享了她母親接受侖卡奈單抗治療的經歷。她母親在76歲時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通過侖卡奈單抗治療與規律的日常鍛煉,如陪伴外孫做口算、每天散步、規律日照,病情顯著改善,家人也重拾希望。耿教授認為:“我們不僅看到了母親的記憶力有所恢復,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升。她能夠自己照顧自己,還能和我們一起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
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神經內科李彬教授分享他的母親在經過治療后情緒和抑郁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李教授說:“作為醫生,我們不僅要關注患者的病情,更要關注他們的生活質量。”
四、未來已至腳下:下一程治療革命的曙光
大會主席賈建平教授指出:“侖卡奈單抗的成功應用標志著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從‘對癥’邁向‘對因’,但真正的突破在于構建全病程管理體系。”未來五年,中國將在以下方面持續發力:
擴大早期篩查覆蓋:推動血液標志物(如p-tau217)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廣泛應用,實現“社區初篩-醫院確診-用藥評估”三級聯動。
優化治療時機:探索侖卡奈單抗在“無癥狀期(Aβ陽性但認知正常)”患者中的預防性應用,啟動“中國AD預防隊列研究”。
降低治療門檻:通過醫保談判、公益援助項目等方式,力爭將年治療費用從18萬元降至5萬元以下。
強化科普與照護者支持:建立“認知障礙家庭支持中心”,提供用藥指導、心理干預及居家照護培訓。
“第二屆認知障礙精準防診治研討會”不僅展示了阿爾茨海默病疾病修飾治療的重大臨床成果,也為未來的研究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向。正如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陳曉春教授在閉幕致辭中所言:“侖卡奈單抗的‘中國一周年’不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是阿爾茨海默病精準防治的新起點。我們期待在2030年前,讓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AD早診早治覆蓋率超50%’的國家。”#侖卡奈單抗##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陳曉春教授閉幕致辭
-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