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問,你相親的時候是選擇愛情還是金錢。
現(xiàn)實的真相卻是,在一個極度功利化的社會中,金錢來之不易,愛情更是奢侈品。絕大多數(shù)人這兩樣都沒有,根本無從選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能選擇的,不過是下限能夠容忍的普通人,攜手過好平凡而平淡的生活。
相親,也只不過是為讓我們在“有限的自由”里,增加了多一點點的“選擇的自由”。
☉作者|尹阿珂
最近看到一場相親視頻,尷尬得我腳趾摳出三居室。
28歲的玖姑在上海做創(chuàng)意策劃,兼職脫口秀演員。她的個性犀利有主見,相親的標準是“必須比我牛、必須愛吃”。
結(jié)果,來了個相親對象頭發(fā)花白,穿著毛衣的大爺,上來就是一句“好久不見”,碰杯的時候祝玖姑“生日快樂”,令人琢磨不透。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兩個人聊起天來,更是驢唇不對馬嘴。
大爺張口就是“有沒有看過波伏娃”,玖姑坦率說沒有,迎來了大爺?shù)南訔墶?/p>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大爺剛想說教幾句,玖姑直接反駁:“我不用看完說實話,我也不覺得波伏娃在女權這個話題上比我更懂。”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說到吃什么,玖姑說自己喜歡吃東西,有一次去墨西哥自助餐廳吃了9個塔可,本來想吃11個。
大爺立馬黑著臉說:“你還想吃11個,我可以罵你嗎?因為11個真的太多了。”
聊到關系的問題,大爺更關心婚伴侶的生活費是否AA等財產(chǎn)分配等問題,但是又說自己剛拿退休金,以后沒錢了睡橋洞也可以。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雖然隔著屏幕都感覺不適,但是大爺還是對這次相親非常滿意,還提出下次約會。“我對你今天的印象非常好。”
玖姑順勢開了個玩笑:“那你很有品味!”
沒想到大爺反過來就是一個批評:“你不要表揚自己啊!你這個人煩就煩在這里,總愛自我表揚,你要向我學習。”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這是相親紀錄片《想要問問你敢不敢》里面的一個片段,看完這個紀錄片,我只想說:
不敢不敢,真的不敢。
女模特和“中年普信油膩男”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是一部記錄都市男女相親約會過程的紀錄片,以“真實”作為賣點。
這個節(jié)目比較小眾,從去年上線到現(xiàn)在,豆瓣評分人數(shù)也只有1500多人。
圖源:豆瓣
就是這樣一個冷門相親節(jié)目,因為其中一期視頻火遍互聯(lián)網(wǎng),登上了熱搜。
那段女模特石聞和汽車主持人王高興的相親片段,完美符合了現(xiàn)代人對相親的所有刻板印象,彈幕里飛滿了“慕名而來”的評論。
其中的男嘉賓更是被廣大網(wǎng)友貼上了“中年普信油膩男”的標簽。
圖源:B站
這個稱呼,看起來有點不太禮貌,但是看到節(jié)目編輯起的標題,再看完20分鐘的相親過程,只想——他值得。
這集“中年油膩男避坑指南”,也可以稱為“男性相親反面教材”。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這位大哥從坐下來開始,每一句話都在雷區(qū)跳舞,后面的發(fā)言更是讓人迷惑皺起眉頭。
兩個人上來先自我介紹,被問到是哪里人時,大哥回答:北京本地人,還不忘強調(diào)純北京。
緊接著說了一圈留學經(jīng)歷,身份從“純北京人”變成了“美籍華人”,還是拿“專家工作簽證”的高級人才。
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炫耀一下。
對此,對面的女生沒有接話,而是提議“要不先點菜吧”。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然后,這位大哥又主動說起了那位“婚紗照拍了、婚禮也辦了,就差領證”的前任,只有一個評價“我老慘了“。
“她覺得我不靠譜,認識6年,然后跟別的男生跑了……”
“我跟她吵架,她能把所有東西都砸我身上,還踹我一腳。”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按理說,這種出軌受害者,都能引起觀眾的同情,但是大哥含糊不清的概述和吐槽,句句聽起來都不太舒服。
可能是在相親時說前任的壞話,怎么看都挺沒風度的,而且講到分手原因時,開口閉口都是對方的問題,難免讓人覺得不對勁。
女方聽完也只有不失禮貌的點頭,然后努力大口干飯。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說到婚姻,大哥坦誠說道:“結(jié)婚為了延續(xù)香火。”
美國人也躲不過香火的壓力。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說到身高,大哥問:“你不會比我高吧?你有一米八嗎?”
女方體貼說沒有。
大哥立刻得意地說:“那你沒我高,我一米八整。”
女方?jīng)]忍住吐槽了一句:“男生的一米八總是好像略低于女生的一米八。”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大哥當時沒理解是什么意思,看到最后大家都懂了。
果然,兩人走在一起的時候,女方?jīng)]有穿高跟鞋,還是比大哥高出了半個頭。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不知道為什么,大哥突然想起來說:“我這輩子,都是女人打我,我沒碰過女人一根手指頭。”
還說自己的父親教育他,如果打女人就斷絕父子關系。
不是,不打人這件事這么難嗎?需要用斷絕父子關系來威脅才能實現(xiàn)?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當女方談到自己想找一個可以結(jié)婚并能共度一生的人時,他幫對方總結(jié)起自己的條件:
“身高差不多;長相可以,你不反感,你不討厭我這個長相……”
女方聽到后很不可思議插嘴問:“我說了嗎?”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說真的,短短20分鐘的節(jié)目能集齊這么多“普信中年油膩男”要素,每一句話都出人意料又“不愧是他”的感覺,難免讓人疑惑這是不是演的?
看過其他幾期之后,確實能感覺到導演組的誠意和“惡意”,應該不是演的,但是是故意的。
真實,不是這檔節(jié)目最大的看點,“差異對撞”才是。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可能是為了節(jié)目效果,節(jié)目組找來許多差距特別懸殊的男女,以非常難以理解的方式配對在一起,讓他們聊,讓他們雞同鴨講。
其實這個節(jié)目的正常男性含量不少,“油膩男”出現(xiàn)概率并不多。
但是只有“中年普信油膩男”出圈,還是能窺見當今相親市場的某種認知:
“救命,男人真的太下頭了!”
“普信男”創(chuàng)始人也相親
2020年,脫口秀演員楊笠對男性的一段吐槽,引起了女性的強烈共鳴和男性的強烈反對。
誰也沒想到,普普通通的一句“那么普通卻那么自信”,能夠做到如此精準的打擊。
圖源:《脫口秀大會》
以至于當年抵制楊笠的熱潮從線上店鋪擴散到線下活動,甚至還有恐怖的“人身威脅”。
“楊笠”這個名字成為了男女互相鑒定對方屬性的工具詞,因為“楊笠”而分手的情侶也屢見不鮮。
圖源:網(wǎng)絡
就是這樣一位被舉報“涉嫌性別歧視,多次辱罵全體男性”的女明星,也逃不過相親的磨煉。
有節(jié)目組對照她的訴求,為她專門攢了一個相親局,一共11個男嘉賓,讓楊笠挨個約會挑選。
這樣的節(jié)目,從一開始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因為不知道究竟要看誰的笑話才好。
圖源:網(wǎng)絡
看了幾分鐘之后,彈幕上就飄滿了對楊笠的同情和嘲笑:
“楊笠,你也有今天。”
圖源:網(wǎng)絡
一開始節(jié)目組問楊笠喜歡什么行業(yè)的男生,楊笠說了一句喜歡搞音樂的。
于是第一位男嘉賓就是一位搖滾大叔,還參與過許多巨星的演唱會,按理說,應該挺“投其所好”的。
很顯然,喜歡什么樣的男生和喜不喜歡這樣的男生沒有半點關系。
29歲的楊笠聽到大叔45歲的時候,嚇得勺子都拿掉了。
圖源:《僅一日可戀》
再聊到音樂領域,大叔熱情為楊笠做了一場音樂科普大會,并且以一位專業(yè)人士的角度,從晚會音樂一路批判到短視頻音樂。
楊笠曾經(jīng)試圖加入話題,說自己喜歡聽老歌。
大叔反問了一句:“周杰倫?”
圖源:《僅一日可戀》
這誰能聊得下去啊,別說楊笠了,連觀眾都覺得溝通好累。
圖源:《僅一日可戀》
當然,楊笠也沒逃過吐槽“普信男”的還債。
一位24歲上海某央企職工的,上來就是連環(huán)拷問:
“普沒有什么問題,男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信是什么?信是自信嗎?”
圖源:《僅一日可戀》
說實話,這與其說是一場約會,倒不如說是一場“討伐”。
因為楊笠已經(jīng)沒心情應對這種質(zhì)疑了,一副“行行行,你怎么說都行”的無語和風度。
圖源:《僅一日可戀》
后面他還問了楊笠會回看自己的作品嗎?得到楊笠“不會”的回答后,他點評道:楊笠在面對自己的作品上還是有一些不自信的。
看到你不自信,我就更自信了。
圖源:《僅一日可戀》
當然這11個人里面也能挑出一些正常男人。
有的因為太過正常讓人出現(xiàn)了意料之中的“不適感”。
還有的因為太過正常,讓觀眾都開始感動“天下居然還有這樣的好男人?”。
一位銀行的程序員上來就問:“你真正有考慮過跟一個普通的上班族談戀愛嗎?”
楊笠誠懇回答:“我也就是一個普通人。”
圖源:《僅一日可戀》
誠懇回答并沒有換來體諒,而是步步緊追的質(zhì)疑:
“你多多少少會回歸家庭嗎?”
“你打算考慮在上海買房了嗎?”
圖源:《僅一日可戀》
問著問著,就“窮途匕首見”,開始了親密關系中常見的“打壓和說服”:
說直白一點,你可能不會一直紅對吧?如果有哪一天你掙不了這么多錢了,你會怎么辦?
如果有一天你所有錢都被騙走了,另一半都已經(jīng)傾家蕩產(chǎn)了,如果兩個人都窮困潦倒怎么辦?
圖源:《僅一日可戀》
好好地說這個干嘛?
但是這種感覺熟悉嗎?
這不就是隱晦版的“女人哪能一輩子拋頭露面在外面辛苦賺錢,還不如早點找個男人嫁了。”
果然,幕后采訪的時候,程序員說出了那句經(jīng)典的“我也可以養(yǎng)她”。
圖源:《僅一日可戀》
很顯然,程序員對于娛樂圈的潑天富貴一無所知,楊笠就算不紅了,至少養(yǎng)活自己是沒有問題的。比起35歲的職場危機來說,藝人的職場壽命還是比程序員穩(wěn)妥得多。
本來想來看笑話的觀眾,看完發(fā)現(xiàn),這原來不是戀愛交友節(jié)目,而是相親男觀察節(jié)目和整蠱楊笠的節(jié)目。
圖源:豆瓣
因為后面還有:
啥也不會做只會說的弟弟;
因為原創(chuàng)戲劇搞砸了的文藝青年;
熱愛極限運動非要才藝展示的冒險男孩……
圖源:網(wǎng)絡
最受好評的不是最帥的,也不是最有錢的,而是一位畢業(yè)于劍橋數(shù)學系的男生。
圖源:網(wǎng)絡
節(jié)目組給他的定義不是“高智商”而是“高情商”。
因為他做到了最基本的認真傾聽和尊重。
約會時楊笠聊到自己沒有出過國,這位在國外讀過書、工作過,還旅行過的男生并沒有炫耀自己去過什么地方,而是聽出了楊笠的遺憾,安慰道:“可能這就是延遲滿足,好飯不怕晚。”
而且,他還把表達的權利交給了楊笠,問她:“如果出國的話,你最想去的目的地是哪?”
圖源:《僅一日可戀》
相比較上面那位回答“你是哪里人”的簡單問題,就像報菜名一樣把自己去過的地方都說一遍的“美籍華人”,劍橋男生給觀眾一種如沐清風的感動。
有人說,這些相親節(jié)目為了迎合當下對男性吐槽的浪潮,多少有一些刻意去找一些奇葩的男生,讓觀眾吐槽以帶來流量。
那現(xiàn)實中正常的相親是什么樣子的呢?
很遺憾,更讓人失望了。
現(xiàn)實比節(jié)目更離譜
網(wǎng)上搜羅了半天,正常相親沒找到多少,吐槽奇葩相親對象的倒是有不少。
果然大家在鏡頭面前還是拘束了,現(xiàn)實生活比節(jié)目更加離譜。
“相親對象說我不喜歡小孩沒關系,會生就可以。”
圖源:小紅書
“相親對象見過一次面,就喊我親愛的。”
圖源:小紅書
“親戚介紹她侄子(強奸過人),親戚說改好了。家里拒絕后,親戚一直說我錯過了。”
圖源:小紅書
現(xiàn)代人一邊吐槽相親,一邊在到處相親。除了傳統(tǒng)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多相親方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年輕人用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相親交友軟件。
中年職場人在公司內(nèi)網(wǎng)的發(fā)交友帖。
老年人也有了自己的相親節(jié)目。
圖源:網(wǎng)絡
有學者認為,“相親”這一古老婚配社交儀式得以回歸,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個體化時代的生存境遇使得偶然的戀愛事件發(fā)生變得困難。
個體化社會的到來,人們與原本建立在階層、地域、行業(yè)甚至民族國家基礎上的認同感脫離,社會關系劇烈變化,人們的遷徙也變得更加頻繁。
在這種高流動性的環(huán)境下,想要找到一個門當戶對的對象太難了,連找個對象都很難。
圖源:網(wǎng)絡
但是只要去相親,就免不了變成被挑選的“貨品”, 按年齡、長相、身高、學歷、收入、戶口等條件被分門別類,擺上貨架。
在公園的相親角,一張A4紙就能涵蓋一個人在相親市場上必備的所有信息,來往的人們關心的也只有這些信息。
所以有人說,相親最大的作用就是知道自己是什么貨色。
圖源:網(wǎng)絡
馬未都在《圓桌派》里說:“相親中最大的兩個字,叫失望。”
相親的模式,原本是把自己的賣點一項一項列舉出來,以方便篩選和被篩選。
而這樣看似高效的方式,卻讓“找對象”這件事變得更加復雜,所有人幾乎都是敗興而歸。
圖源:網(wǎng)絡
從男性視角來看,相親成了一場無止境的氪金游戲。
“請客吃完一頓飯,對方就再也不回復消息了,我都不知道下次要不要AA算了。”
從女性視角來看,相親成了一場大型掃雷游戲。
“每次都能發(fā)現(xiàn)新的奇葩男生,讓我發(fā)現(xiàn)新的雷區(qū),每次都不一樣,每次都讓我無語。”
圖源:網(wǎng)絡
如果說,相親是一面鏡子,代表別人眼中的自己。
只能說我們眼中的世界和自己,和別人眼中的世界和自己,真的太不一樣了。
張李璽教授在《角色期望的錯位》一書中提到,今天的婚姻的主要沖突,來自性別角色期望的錯位:女性對自我角色期望發(fā)生巨大變化的同時,社會對女性仍然持有傳統(tǒng)的角色期待,而男性角色無論是自我還是社會角色都仍然維持原有狀態(tài)。兩性之間的角色不再匹配。
換句話說,女性眼中的世界和自己已經(jīng)和傳統(tǒng)不一樣了,而男性還在過去的世界里,用舊的眼光在要求女性。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從熱門的相親節(jié)目的變化,也能看到這一觀念的變遷。
多年前火爆大街小巷的《非誠勿擾》還在追求男財女貌,到底是要在“寶馬車后面哭泣”還是在“自行車后面微笑”;
后來各種電視臺的相親節(jié)目上,男方做不做家務、女方會不會做家庭主婦已經(jīng)成為一個必要的討論;
如今婚戀節(jié)目百花齊放,我們在節(jié)目中審視男女雙方的三觀和匹配程度,也在這種審視中照見自己:
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婚戀關系?
圖源:網(wǎng)絡
正如一位英國作家說的那樣:“只為金錢而結(jié)婚的人其惡無比,只為戀愛而結(jié)婚的人其愚無比。”
當我們在問,你相親的時候是選擇愛情還是金錢。
現(xiàn)實的真相卻是,在一個極度功利化的社會中,金錢來之不易,愛情更是奢侈品。絕大多數(shù)人這兩樣都沒有,根本無從選擇。
我們能選擇的,不過是下限能夠容忍的普通人,攜手過好平凡而平淡的生活。
相親,也只不過是為讓我們在“有限的自由”里,增加了多一點點的“選擇的自由”。
圖源:《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最后送給所有還在婚戀相親市場苦苦掙扎的普通人一句話:
“你不要失望,蕩氣回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
相親過的人,文末點個贊吧!
-推薦閱讀
*作者:尹阿珂,見字如面,祝你早安午安晚安。本文首發(fā)于十點讀書會(ID:sdclass),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