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世說新語·黜免》
殷中軍名殷浩,中軍為其官職,早年殷浩見識高遠,同當時的人一樣,他酷愛《老子》、《易經》,善于清談。
被征召出仕后,殷浩做過征西將軍庾亮的參軍,也做過揚州刺史,后來又任中軍將軍,統管揚州、徐州等五個州的軍事。
永和八年(352年),得知北方的后趙皇帝石虎病死,奉命北伐。出兵攻打許昌和洛陽,結果兵敗而歸,受彈劾,廢為庶人,移居時屬揚州東陽郡的信安。
對于被貶黜一事,殷浩從未對人抱怨過,他只是常常對空書字。當地官吏百姓見了很是奇怪,仔細琢磨,終于知道那是“咄咄怪事”四字。人們方才明白,對罷官和流放,殷浩是深懷不滿的。
殷浩少時與桓溫齊名。兩人心底里都會有些比較。桓溫曾問他:“君何如我?”你和我相比,怎么樣?殷浩說:“我與君周旋久,寧作我也。”我與你交往非止一日,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是做我自己。
桓溫以雄豪自許,有些看不上殷浩。殷浩也不怵他。桓溫對別人說:“少時吾與浩共騎竹馬,我棄去,浩輒取之,故當出我下也。”又對郗超說:殷浩品格高潔,言行俱佳,假使讓他擔任尚書令和仆射,足以成為朝廷百官的楷模,朝廷用才不當,以致有今日。
后來經多位大臣周旋,桓溫上奏朝廷,想讓殷浩擔任尚書令,派人送信給殷浩。殷浩很是高興,打算寫信答謝桓溫。但因太過小心,屢次拆信查看,不想最后竟將幾頁折疊的空白紙裝進信封寄出。桓溫看了,大怒,從此絕交。殷浩自然也沒有起復,53歲就病死了。
67
【漢語中有52萬個詞語,我們常用的有一兩萬,而其中源自江蘇的占有相當大比重。從一個一個我們熟悉的詞語出發,尋根溯源,可以抵達詞語背后的江蘇歷史,喚醒沉睡已久的文化記憶。揚子晚報聯合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App“微史記”頻道、“方志江蘇”微信公眾號上共同開辟“典說江蘇”專欄,深入挖掘那些沉睡的江蘇文化,喚醒人們的鄉土記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