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晉朝
“明天叫上朋友再來一回!”8月18日晚,一場音樂美食節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品嘗。
(資料圖)
音樂節現場 潘攀攝
與此同時,數公里外的五通橋經濟開發區光伏產業園內,廠房燈火通明,生產線運行晝夜不停。
一邊是濃烈的市井煙火,一邊是澎湃的工業動力。五通橋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樂山“中國綠色硅谷”核心區,該區積極推動產城融合發展,讓產業動力與城市活力同步提升。
“煙火氣”折射活力
36歲的劉蓉在樂山市五通橋區經營花店已經有7年時間,最近兩個月,她感覺開業祝賀花籃的訂單“明顯又多起來”。
“8月生意最好的一天,6家新開業的門店同時找我訂花,我都快忙不過來了。”劉蓉說,不光是近兩個月,今年來在五通橋區開業的工廠、企業、門店都不少。
劉蓉正在打包鮮花 受訪者供圖
一組數據印證劉蓉的感受。五通橋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方海燕告訴記者,去年五通橋區新注冊企業300多家、個體1200多戶,“今年僅1月至7月,新注冊企業就接近300家。”
城市發展的活躍度提升,與五通橋區的產業聚集度不斷提高有關。近年來,樂山堅定不移實施晶硅光伏頭號工程,推進“中國綠色硅谷”建設,今年上半年,全市晶硅光伏產業實現產值431.3億元、同比增長40.1%。大量上下游企業進駐樂山,為擔當“中國綠色硅谷”核心區建設任務的五通橋區聚集起更多人流、物流,城市“煙火氣”火爆升級。
“強磁場”凝聚動力
“現在我們一線工人的平均收入大概在七八千元,換以前,這個薪酬我不敢想。”去年剛入職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工人王樂川對自己落戶五通橋區很滿意。
從一期項目投產時的700余人,到如今的1900余人,永祥新能源近年來吸引了大量人才,產業工人數量與日俱增。目前永祥新能源的一線生產操作工有1300多人,其中,大專級學歷占比33%,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達22%。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幾年,樂山用新型工業化打造人才“強磁場”,切實推動人才工作質量提升、全面創優,顯著提升人才政策的“含金量”。
以“營造最佳發展環境和成長空間”為目標,五通橋區就業創業促進中心注重解決人才事業發展、子女入學、醫療便捷等“關鍵小事”,讓人才引得來、干得好、留得住。
五通橋區就業創業促進中心主任譚顯彬介紹,該區圍繞“綠色大硅谷”發展戰略,深入開展“硅漂”、送崗、賦能、展翅等“八大行動”,通過線上供崗、線下送崗、直播帶崗等方式,已開展各類招聘會27場,提供就業崗位2.7萬個,達成就業意向1.9萬人,以各種形式留下人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