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6日,以“數字無限 貿易無界”為主題的上海城市形象展區將亮相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重點展示上海實施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新模式新業態的成果和亮點。下面讓我們探營上海城市形象展區的服務貿易企業。
06:42參演過電影《流浪地球2》的全球首款智能換電無人駕駛商用車Q-Truck,今年9月將“出海”到英國第一大港菲力斯杜港。未來三年,100輛Q-Truck將馳騁在這個英國港口,成為全球范圍內港口最大規模的“無駕駛室”新能源無人駕駛商用車隊。
這背后是一家上海企業——西井科技,今年6月西井科技與和記港口英國簽約,促成了這場國內新能源無人商用車的大規模出海。
而自2020年,從泰國,到阿聯酋、馬來西亞、墨西哥……覆蓋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從海港到鐵港、陸港、工廠、空港,都能看到西井科技新能源無人商用車的身影。
(資料圖片)
從0到1,從泰國林查班港說起
2018年1月,西井科技的無人車產品,全球首輛港區內無人駕駛集卡,完成了在珠海港港區內作業的首秀,這被認為是中國企業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在港口行業歷史上的重大突破。
“幸運的是,當年和記港口其實很早就制定了一個大的發展規劃,要在未來幾年時間,把港口運營從效率、環保等層面進行整體的提升,他們也全球范圍內尋找能提供這樣方案的公司。”西井科技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胡鴻遠說,當時看到在西井在珠海港做了無人駕駛港區作業第一箱,和記港口主動找到了西井科技。
和記港口官網資料顯示,和記港口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貨柜碼頭經營商之一,是全球港口服務業界的翹楚,持有在 26 個國家52 個港口共 319 個泊位的貨柜碼頭權益。
這番緣份,也開啟了西井科技在泰國林查班港的一次出海歷程。
“創業初期,我們尋找合適的場景,合適的方向,與合適的種子客戶一起進行產品打磨,直到2020年第一批車到海外交付。”西井科技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胡鴻遠說,這是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
2020年西井科技在和記港口旗下的泰國林查班港口組建Q-Truck車隊,打造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與人工駕駛”混合作業的項目。這不僅是目前唯一無需安全員的無人駕駛集卡常態化運營場景,也是全球首個支持用戶獨立運營的無人駕駛集卡項目。
“泰國的這個項目至今運行了3年多,算是經歷了一從確定合作到履約、提供培訓服務、落地運營等相對完整的過程。”西井科技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胡鴻遠說,三年間,Q-Truck的交付也是分兩批進行的,其中包含了二次復購,也是因為這次合作,才有了與和記港口公司在英國第一大港菲力斯杜港的100輛“無駕駛室”新能源無人駕駛商用車隊的合作。
從1到10,全球市場多點開花
對西井科技而言,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海外市場不僅僅在泰國林查班港口有所突破,在阿聯酋的哈里法港,西井可以也開始構建更深入的場景實踐。
“實際上,西井科技起步于智慧港口的場景智能化解決方案,也正是基于對場景的深刻理解,我們對于無人駕駛產品的研發更有導向性和針對性。”胡鴻遠說,在無人駕駛新能源商用車Q-Truck車隊商業化駛入阿聯酋的哈里法港之前,西井科技其實是在中遠海運集團的助力下,將“岸橋人工智能理貨系統”應用于阿布扎比哈里法港口,通過“視頻流 +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識別出集裝箱鉛封有無、危險品標識、集裝箱位置等,并且創新性地同時識別岸橋剪式上架下2個40尺的集裝箱。
這個初步實踐獲得良好反饋后,西井科技才贏了進一步的機會。2020年下半年,西井科技的第一個無人車商業化代運營項目完成簽約,正式落地中遠海運港口阿布扎比碼頭,首創無人駕駛代運營服務模式。2021年3月至今,西井科技助力哈里法港成為中東地區第一個部署無人駕駛的港口。2022年10月,該無人駕駛項目獲得了阿布扎比碼頭有限公司(CSP ADT)頒發的“安全貢獻獎”,標志著阿布扎比港口對西井科技無人駕駛運營工作的高度認可。
從在泰國林查班港口,到阿聯酋哈里法港,西井科技逐漸在全球市場多點開花。
“從2020年起,Q-Truck產品已先后商業落地泰國、阿聯酋、英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家。”胡鴻遠說,眼下,西井科技已成長為中國首家在全球范圍內商業交付無人駕駛車輛及系統超過數百套規模的公司,場景覆蓋海港、陸港、制造工廠等貨運物流,產品及服務落地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服務160余家客戶。
從10到100,從港口場景到多場景大物流領域
“港口是節點里最重要的一個類型,但我們的愿景并不局限于港口,更希望能賦能于全世界的大物流行業,通過我們的智能化和綠色化解決方案,能夠讓全球的生產更加繁榮。” 胡鴻遠說。
在全球市場布局中,胡鴻遠表示,國外很多國家對綠色低碳的要求,以及解決人員成本問題的迫切性,更加緊迫。
近日,歐盟委員會對外公布CBAM(碳邊境調節機制)過渡期實施細則,從今年10月1日起生效一直持續到2025年底。歐盟CBAM拉開了限制高碳產品貿易的序幕,這也意味著,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環節的高碳排放,都將導致出口產品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
全球對碳排放標準的出臺,包括歐盟很快出臺碳關稅,這都對國內以及全球市場的生產和供應鏈產生重要的影響。
面對“新能源化與智能化”的未來趨勢,胡鴻遠說,對西井科技而言,首先要做到產品全球化,符合世界大多數地方的標準和當地規范,比如申請了歐洲CE認證等,這是當下正在花大力氣在做的事情;其次要做到服務能力的全球化,“我們交付的產品是軟硬結合的,后續長期的服務能力可能會細分,是售后運維服務,還是全面托管,這些服務需要我們搭建相應的能力,可能需要構建區域化屬地化的服務團隊,可能需要構建一個基于中國進行全球調度的中心,幫助相應的人員提供服務,以及支持零部件配送等。”
胡鴻遠說,西井科技還要進行組織的全球化建設,構建一個基于智能時代的全球化組織,進行新時代技術的全球化協作,能為客戶提供各種及時的、滿足他們需求的響應。
“實際上,我們自己‘出海’還遠遠不夠,我們希望能帶動公司背后整個智能化、新能源產業鏈上的中國企業一起,擁抱全球發展的新機遇,共同在全球建立更好的中國品牌形象。”胡鴻遠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