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金融未來-全球金融科技投資峰會“在杭州舉行,銅板街創始人兼董事長何俊在主題演講開場時講的一個來自貴州銅仁石阡縣的青年農民的故事,深深打動了現場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ric Maskin在內的海內外參會嘉賓。
這個貧困山區的年輕人想把自己種的一些農作物、蔬菜拿去鎮上或者市里去賣,但苦于沒有交通工具。銅板街把錢借給這些原來很難獲得貸款服務的村民,3000元就可以去買質量很好電動車,每個月平均就可多賺1500塊錢,而電動車貸款的成本每個月只有幾百。銅板街提供的金融服務,大大改善了這些貧困山區村民的生產生活。
“有了拖拉機,真的是幫了我大忙,雪中送炭!”最近,農業綜合服務平臺農分期組織的農機節活動十分火熱,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包集鎮農民宋在嶺介紹了自己的經歷。6年前他購買了拖拉機開始為村民提供農機服務,最近準備換一個十萬多元的拖拉機,“可自己有4.5萬元,還差6萬元,著急得很。多虧通過農分期審核推薦,在銅板街平臺借款6萬元,才順利的買到了心儀的拖拉機。”因為新拖拉機馬力更大,老宋預計今年能凈收入3萬多元,“現在掙錢更快,兩年就能全部還完貸款。”
農分期正是銅板街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2015年11月農分期開展農機分期業務以來的第一筆業務就是銅板街全力支持。一方面,銅板街的合作伙伴們將審批通過的借款農民推送至銅板街,通過幫助農民購買農機,實現農村生產的機械化、規?;?,另一方面,銅板街則提供實現機械化的關鍵途徑——金融服務,滿足農民的金融需求。從2015年11月開始,截止2018年3月27日,光農分期這個合作伙伴,銅板街就累計放款903,987,643元,為22,586名農民提供了金融服務。
一直以來,優質資產都是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和重要籌碼,而服務實體經濟與細分的場景化金融服務將成為互聯網金融未來的新戰場。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銅板街始終堅守著服務實體、服務三農、服務小微的理念,把切實扶助三農上升到公司價值觀層面。銅板街副總裁、機構合作負責人祝華介紹,對于農業方面的合作伙伴,銅板街特別重視,基本上對于他們資金需求,都會第一時間響應和處理,只要資質審核通過,“對方要多少就給多少”。
“‘金融消費者’ 這個詞很早就出現了,而我想強調的是金融服務——無論是投資還是貸款,我們應該把他們當消費者一樣去看待。”在何俊看來,過去很多用戶在金融機構面前有點偏乙方,“而銅板街的資金的去向是那些原本很難獲得傳統金融服務的客群,服務他們。”
銅板街在扶助三農,服務小微方面多年默默耕耘。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和服務實體經濟的特征,在十九大報告中早已做了定性和強調。不論是幫助貴州市銅仁市石阡縣的年輕人買電動車,還是幫助像宋在嶺一樣的農民換臺拖拉機,銅板街始終在用行動詮釋切實為三農服務的理念。